1、 画虎不成
听成功人士讲经论道,是大家在奔向成功的康庄大道上常见的习惯,看看机场书店滚动播出的马云视频可窥一斑。坦白说,这个方法的效果存疑。毕竟那么多人听从马云的教诲,还没有看到第二个人,每个月挣十几个亿还对钱不感兴趣,后悔当初创业,恨不得当歌手。
2、意见最不值钱,除了极少数
那么,成功人士的建议都不能听了,我们能听什么人的建议呢?总结如下:
- 在我们要咨询的领域多次成功,而不是偶然成功;
- 对于给出的建议和结论,能够合理的解释其来源和推理过程;
- 懂得谦虚和反思。没错,那些持续成功的人,通常比偶尔成功的人更谦逊,也能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世界。他们深刻地理解,自负让人盲目;
- 我们不是他们要割的韭菜。换言之,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操控对我们的影响;
这么看来,真正能给我们提供宝贵建议的人,除了我们信得过的家庭医生外,真的不多。《原则》的作者Ray Dalio是不是符合上述标准?至少在某些领域,答案是YES。至于他在《原则》中给出的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需要我们自行斟酌。
3、Ray Dalio其人
从差生到哈佛生,从球童到全球殿堂级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从喝了酒将老板揍一顿的顽劣员工到人生导师,从做报告时请脱衣舞娘助兴的乖张青年到TED的尊贵演讲嘉宾,出生于1949年纽约长岛的Ray Dalio的人生字典里深深地写着一句话: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或许还有另一句话: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揍了老板,期货交易员的工作不保。26岁的Dalio在自己拥挤的公寓里创建了一个公司,取名叫桥水(Bridgewater),主要业务是给原来的客户及代理人写市场分析报告。公司名字也取得好,见山修路,遇水搭桥。总之,能逢凶化吉。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桥水公司从卖分析报告开始,慢慢的有客户请他们代理交易,一步一步,成长为全球最牛的基金公司。有多牛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
将近500亿美金的收益,傲居行业榜首,打败当年横扫亚洲的索罗斯。2016年,索罗斯亏损10亿美金的情况下,桥水公司挣49亿美金,是2-5名的总和。
更厉害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整个行业平均亏损19%,桥水的收益率仍然为正;原因很简单,他居然提前预测了当年的金融危机。 连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都干不好的事情,他干成了。
当然,Dalio除了在事业上成功,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还在哈佛读书时,在一个约会上碰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异域风情的西班牙女郎芭芭拉。随后,芭芭拉陪他走过了那些深的浅的岁月,从荒唐走向辉煌。现在,Dalio儿孙满堂,最让人揪心的患有躁郁症的儿子,也成功康复,成为一个艺术工作者。
这样一位彻底逆袭的长者,在经过多年不断反思之后,诚恳的告诉我们:他的成功可以复制。惊不惊喜?
而所有的秘诀,他都写在一本叫《原则》的书里。这本书原本是给他自己和公司员工看的,只有100来页。每年,Dalio都会花时间反思、总结、增补、完善。到目前(2017年底),已经变成了一本496页的宏篇巨制,成为2017年北美畅销书。
4、《原则》其书
全书的主旨:我们可以实现任何目标,让生命产生最大的价值。如何做到? 四个字振聋发聩:按照原则。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英雄之旅
这一部分, Ray Dalio 简要介绍了自己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英雄之旅” 是伟大的神话学家坎贝尔在1949年提出的 。 后来该叙事模型被好莱坞的编剧们奉为圭臬,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常用套路。Ray Dalio选用这个模型,体现了他比肩英雄的雄心勃勃。这不奇怪,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想被世人看作哲人,而不是商人。索罗斯如此,Dalio也是如此。
第二部分,人生原则
总结起来就是:1个前提,2个自我,5步人生成诗。
1 个前提:从实际出发。即认清现实情况,拥抱现实状况,处理现实问题。
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对现实视而不见,一切的个人进化和组织成长都没有了起点和根基。现实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清醒的认识。以个人而言,年龄大(或者年龄小)、学历低、没有家世背景,身有缺陷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依然可以达到任何我们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
2 个自我:高阶自我 vs 低阶自我;理性自我 vs 冲动自我。
高阶自我vs初阶自我
在达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设计一个 “五步人生成诗” 的机器。高阶自我,就是机器的设计师;而低阶自我,就是机器的一个部件。
假设,我们将人生当作一场比赛,我们的目标是赢得这场比赛。那么,高阶自我,就是比赛的教练,其作用是制定整体战略战术、调动资源和球员;而这个假设中的低阶自我,就是某个球员。低阶自我不一定要是MVP,不一定要是明星球员,这对实现最后的结果影响不大。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天赋不好的人,照样能够取得成功。
理性自我vs冲动自我
理性自我是用大脑皮层思考的自我,是懂道理讲原则的自我,所以能将我们从起点带到指定的终点,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而冲动自我是动物性自我,是情绪自我,是杏仁体劫持了的自我,也是我们在和别人歇斯底里吵架时的自我。
我们要做的,是分清楚什么时候是哪个自我在控制我们。尽量不要让冲动自我作主,坚决不要在冲动自我控制我们时,做出任何重要决策。关于这一点,最新版的书中有很多延展,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决策,以避免情绪自我决策。
五步人生成诗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五步成诗(其实讲的就是闭环)的机器如下:
- 第一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但要将目标和欲望区别开。同时,要记得排一个优先次序,书中代言:
任何你想要的,你都会得到。但并不是所有你想要的,你都能得到。
浓浓鸡汤味下掩盖的深意,需要我们慢慢体会。
第二步:找出所有问题,决不姑息。将问题看成潜在的改进机会。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但是即将走向辉煌的人生。注意,做这一步的时候,只找问题,不找答案和解释。 同时,要区别什么是真正的问题,而什么只是导致问题的原因。
第三步: 诊断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要匆忙跳进解决问题的漩涡之中。
第四步:设计一个解决方案。一个解决方案就像是一个剧本,写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每个问题都有许多解决方案,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将解决方案写下来,让大家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方案进行压力测试,二是进度跟踪。
第五步:执行方案和结果比对。好的计划,遇上坏的执行,等于零。如果结果与目标相去甚远,检查一下哪一步做错了,进行修正。
显然,每一步需要的禀赋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独自一人完成这个机器的设计和运转的每一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谦虚、请求别人的帮助、保持开放的心态、讲究团队合作。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狂妄自大要保持警觉,并努力消除自己的盲区。要完成这么多事情,靠一己之力是不能完成的,我们自己在这个机器中只是一个零件,我们要找到其他合适的零件。学会借力,才能四两拔千斤。
第三部分,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按照Dalio的观点,就是人生原则在组织中的运用。实际上,Dalio是先总结出了工作原则,然后提炼出人生原则,使用的是归纳法。只是为了成书方便,工作原则才出现在了书的后半部分。
他提出,一个组织要高效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组织成员的人生原则相匹配。是不是闻到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味道? 是的,Dalio 指出,一个组织就是一个机器 (再次提到机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人,和组织文化。如下图:
设定一个组织目标,通过名叫“组织”的机器进行运转,然后产生结果。如果结果有偏差,回过头来和目标进行比对。
既然 “组织” 这台机器是由人和文化两部分组成的,机器生产的产品如果货不对版,我们就要来调整机器的参数,也就是调整人,或者文化。
全书的第三部分,讲的就是人生原则在组织中的运用,以获得正确的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通过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的调整,让 “组织” 这台机器进化,就像第二部分提到的个人进化一样。直到这台机器进化到可以产生想要的结果,才大功告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部分讲的是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
5、几点提示
- 这本书有许多推理严密的结论和洞见,引发不同读者思考的洞见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推荐全文阅读。
- 和前几年的版本相比,最新版本作者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言论,加入了他与中国高层交往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为了中文出版方便。
- 老的版本中,Dalio强调过人的价值是体现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而不是实现了什么目标。叔本华的钟摆困境迎刃而解。很遗憾,新的版本并没有着重强调相关内容。
- 书中多次提到机器,有些读者会觉得物化人性。我个人的观点是,看看那些严格自律的人,不就是像机器一样吗?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要在理性的煎锅上煎熬自己,也可以选择像机器一样严格自律。或许,缜密的逻辑机器和圣人,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6、结语
王阳明先生曾经说过: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原则》一书中的建议对我们有没有帮助,我们不妨按需拿来一用。鞋子哪个地方磨脚,穿上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