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的共读里,介绍了很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如同济教学法,融合反馈器的发现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差异化教学,创课教育等等,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不同的课型设计也适合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本质的目的都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的课堂。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最基本也最常用的就是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意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激发高阶思维能力,培育核心素养。课堂内合作的前题之一,我想是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要让学生有展开讨论的价值。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同伴之间的正向依赖和个人与小组责任心的建立,小组加分法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
合作学习里,小组讨论应建立在学生的单独思考之后,往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这时,真正参与其中的往往是程度中上的学生,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参与感会非常低。而学生进行单独思考后,有针对性的讨论,会事半公倍。在在一次公开课中,我在课前引入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我用反馈器收集了一次信息,此时正确率为百分之67左右,在随机抽取学生回问题的时候,我竟然因为疏忽,没有更换班级名单,因此,在更换名单的时间里,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当重新投票时,我惊讶的发现,此时的正确率已经到了百分之95。这可能只是一次课堂上的个例,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当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学习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