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当你感觉辛苦,那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此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
今天是2023的第一天,我和另外两个多年好友约着见了面,找不到更为合适的活动项目,就约着去四川博物院看展览《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文物特展》。
上面三句话是我在去程的地铁上从人民教育公众号元旦发文中摘录出来的三个句子。第一句予人在逆境中坚持的力量,第三句鲁迅之语让我觉得羞愧,我感觉自己还是没有摆脱这种冷气,很容易受影响。
下了地铁,跟着地图穿过看似走不通的小巷,不一会儿便靠近博物院了。路过一座看似很平常的旧桥。我走在桥的一边,看向对面时发现了前头靠近地面的位置有一个醒目的道教标志。便有心留意了下这座桥,发现桥这边的石栏上雕刻着一幅幅人物画像,退到前头细看,竟是我早有耳闻的送仙桥,大学时来过这边好几次,竟然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座桥是送仙桥,再细看发现石栏上刻着的是熟悉的八仙。下午回程路上,我们三人一起走的桥的另一边,又发现桥下的溪水边立有醒目的硕大的白色八仙过海故事雕塑。
我先到了博物院,过一会儿婷来了,我们一边绕着博物馆散步聊天,交流各自的工作、生活,一边等着从新都赶来的椒。到齐了已经是11点半,进馆后发现我们要看的展要下午2.30,便去旁边的浣花溪公园开始逛起来,公园很大,也很有韵味,以杜甫的文化元素为主。我们一边逛,一边聊天,在这个宁静的大公园里显得有些喧闹,好像我们几个一起说话从来都是这样,很放松,嗓门也大,但也很舒服。椒说自己考过注会之后觉得生活很空,新的一年要去找点爱好来培养,油画?摄影?婷说要把自己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做下去,提升自己的同时,更是要多多赚钱,想想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干,但一年还是忙忙碌碌,生活中好像只有工作,需要认真想想,加以调整。
公园里有很多碑,有些是杜甫的诗,我们三人在其中一块以篆书刻的碑前“研究”了许久,那篆书字体着实可爱。我们便对照着旁边的现代字体一个个发挥想象,非常好玩。篆书会意,其中的“山”字特别突出中间那一竖,“苦”字的草字头十分像人的眼睛在流泪,还有“旬”字下面是“日”右上是“月”,左上是另一个小符号,三个人都想出来这个字为什么这么造……
我很喜欢行走在浣花公园的感觉,或许本就对名字有些偏爱。寒冬腊月里,园内树木多萧瑟,但也有些树上的叶子还焕发着生机:翠绿、明黄、绿中带红、半红半黄,虽然天阴阴的,厚厚的云层透不出一丝阳光,但他们依然灿烂地生长在寒风中,让人有一种恍在春日的错觉。
园内有一处小坡,长满高大的绿意葱茏的竹子,不是那种细小的竹子,每一刻都粗粗的,高高的。地上还有一块石碑,一走进竹林就能发现,上书: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好不应景!婷说,夏天这里面特别凉快,我就马上期待着夏天到来,我也进来走一走,那感觉一定很惬意。
从一处亭子下来往出口走,沿路遇见了一棵叶子已经几乎全部掉光的数,算不上高,枝条繁密,并且像一把大伞一样撑得极开,如果真的也是像我猜测的那样是一个桃树的话,那春天一定繁花簇簇,令人沉醉,这么想着,明天春天也要来看看!
出园随便吃了点午饭,时间也差不多了,回到四川博物院。
从两点到五点,我们在并不大的展厅中足足参观了三个小时。以前知道苏轼诗写得好,也会背他的一些诗,更知道他一生充满波折,却乐观旷达,自以为对苏轼还有那么一点点了解,参观之后才发现,之前的我只能算是知道有这么一人。
一生64年,才华横溢的他20岁中进士,数次被贬或者自请外迁,也数次升迁,最夸张的一次是晚年某次跃升十几级。
从眉山到开封、徐州、杭州、密州、常州、颖州、惠州、儋州……看他一生的轨迹,似乎都在路上,在奔波,但他每到一处,不论停留多久,都用心的为老百姓做实事。
所以他深得民心,每一个他治理的地方老百姓都非常爱戴他。不因被贬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即便是乌台诗案之后,差点被杀的他在为政时依然如旧。
写诗词,苏轼已处于顶峰水平;为官,他也充满智慧,为百姓们办了很多实事,像苏堤的修建,在琼州推广打井取水等更多后世也影响深远;艺术上,他也登峰造极,书画双绝。书法《寒食帖》成为行书中国行书三大作品之一;绘画上《竹石图》开画竹之先河,正如他所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玩品鉴上、茶道上、音律上他也是行家。生活中,他充满情趣,创美食《东坡肉》《东坡鱼》,自己酿酒等,从诗中就能感受到他是如此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拥有卓绝智慧之人一般来说都应该有比较强烈的傲气,但是苏轼却不,达官显贵、锦衣玉食的生活他能过得惯,平民百姓,粗茶淡饭甚至是风餐露宿的生活他也能很快地以积极地姿态融入其中。他的政治生涯,一会儿在云端,一会儿在尘埃,历经无数的起伏变幻,但不论在哪里,他依然不变初心,正如他自己所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在京城,在权力的中心,不附势,说真话,实在忍受不了了,就自请贬去外地,只想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在地方,即便是被贬穷困、偏远、世人认为充满瘴气的惠州、儋州,也充满干劲,用心治理地方。也就是在这些地方,他成了“东坡居士”。
面对人生困苦,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