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引发脑梗:不容忽视的健康警报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打呼噜似乎只是睡眠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甚至有人觉得呼噜声代表着睡得香。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打呼噜,尤其是严重的打呼噜,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引发脑梗。
打呼噜,医学上称为打鼾,大多数人打鼾是因为睡眠时气道周围的肌肉松弛,导致气道部分阻塞,气流通过狭窄处时引起振动而产生声音。偶尔打鼾或许无关紧要,但如果鼾声响亮且不规律,时断时续,还伴有呼吸停顿,这就可能是一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OSAHS)。
患有 OSAHS 的人,在睡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情况。每一次呼吸暂停,都意味着身体暂时处于缺氧状态。这种频繁的缺氧对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造成损害,其中就包括脑血管系统。
当身体反复经历缺氧 - 再灌注的过程时,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首先,缺氧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动变得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其次,缺氧还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伤脑血管,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此外,睡眠呼吸暂停还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这些都对脑血管健康极为不利。
在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脑血管内的血栓一旦形成并脱落,随着血流到达脑部血管较细的部位,就可能堵塞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梗。脑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轻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打呼噜往往发生在睡眠中,很多患者自己并不知晓其严重性,而是由同睡的家人发现。因此,如果家人发现身边的人有严重打呼噜且伴有呼吸暂停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其就医。
医生一般会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来明确是否患有 OSAHS 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限酒、侧卧睡眠等;佩戴口腔矫治器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设备;对于一些病情严重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
打呼噜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脑梗等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我们要提高对打呼噜危害的认识,关注自身和家人的睡眠健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