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爱扯淡的豆芽…
日更100篇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已完成
日更365篇这是第二阶段的目标,这是2023年连续日更第39篇,总的第104篇
2022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写作
2023年,我最想学的就是效能研习社和商业
一起向未来
对于已知的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就是教会别人。
那如何去教呢?书中说到了变成入门教程、培训课程、操作标准。
入门教程,通过照着模板改、自己编,然后不断的更新。
培训课程,通过整体的视角拆书为课,通过黄金思维圈解决问题。
操作标准,通过高水准要求,养成习惯,换位思考,持续迭代。
作者还说到了,把这些在头脑中的知识(暗默知识)转化成形式知识,可视化,通过知识的螺旋不断行动,实践复盘,不断循环。
这就是将已知知识转化成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主要靠参照物(课或者sop)
图片来自网络
那对于未知知识怎么转化呢?
书中说的,更多的是用形象化比喻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
那到底什么是思维模式呢?
思维模式是有很多定义。
百度说:
思维
思维是主体对信息进行的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 转形、整合、表达等。
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思维主体主要指人,思维客体指主体思维的对象,包括人自己。
自然界的动物如狗、猫等,也具备思维能力,但还不够高级;人工智能产品如机器人、电脑等,无论多么完善,都是人脑的产物,同样不具备思维能力。
简单说
思维就是用人的大脑进行思考,对信息进行操作。
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思维模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名词不同,概念相通。
通俗说
思维模式,就是你怎么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怎么让这个问题达到一个结果,其实是考虑问题的路径。
所以思维模式作为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千千万的思维模式。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考虑的套路也是不一样的。
大家应该听说过很多思维模型,比如逆向思维,系统思维、零级思维、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能让一个人的思考从正向延展到反向,于是就会带来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多的问题。
系统思维,能让一个人的思考,从单点拓展到全局整体和系统,并能产生动态视角,于是也能带来更大的格局。
零级思维,能让一个人放下既往或过往的失败,既往的成就或过往的失败,从头开始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空杯心态。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查理芒格是多元化思维的创始人,他有101个思维的模型,所以思维模式应该说是通向终点的,通向结果的不同的道路。
一个人需要有大量的不同思维模型,才能发展出超常的思维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书中说到的用形象化比喻,其实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未知的变成已知,怎么把看不见变成看得见,这也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工具。
如果说已知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未知的=这个世界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这就是形象化比喻的最大的好处,可以帮我们想象与回答我们想要的答案。
书中说到的思维模式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对于未知的知识,我怎么能够进行学习转换成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举办一个重大的会议,或者是活动,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画面进行想象,当然这个想象比喻的成分很少,把会议前中后的画面在脑子里过一遍,每个场景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我要提前做好预案,这样子就能不断完善方案,能够最后得到一个成功举办活动的结果。
这就是将未知知识转化成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主要靠思维(想象)。
感谢阅读,我是爱扯淡的豆芽…
日更100篇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已完成
日更365篇这是第二阶段的目标,这是2023年连续日更第39篇,总的第10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