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不列颠语料库的统计数据表明,最常与“完美主义者”这个词一并出现的词是“脆弱的”。 这不是偶然,这是人们在记录现实时自然使用的搭配。那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总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总会被现实打击,而且不明就里,常常怨天尤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看到这,想必大家会觉得非常困惑,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完美的人应该是非常坚强的,非常聪慧的,他们总是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种事情,对吧?
但是事实是,拥有那种完美倾向的人大部分却是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人,而且能力还差。而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做好”(因为从未“做好过”)。
而这些所谓“完美主义者”口中的“做不好”,其实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所以他们这个也不做,那个也不做,到最后,已经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做”,结果“一事无成”。可笑的是,即便到了这样的境地,还有不少人打肿脸充胖子,声称“我没什么可后悔的”。
扪心自问,我貌似也是这些“完美主义者”中的一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期待着自己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遇到“trouble”,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和抱怨,因为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自己会面对责骂。万幸的是在逃避念头产生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但是,因为这种情绪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情的最终结果。打个比方,比如原本这件事在我正常情绪下去解决,我能够做到90分,但是现在却只有六七十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去控制我的情绪,但是效果甚微。因为其实问题最大的不是我没办法调整情绪,而是因为我“害怕”,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
更准确点来说,是因为我的元认知能力不够强,所以没有办法预估对应的后果。而元认知能力不够强是因为缺少“深入思考”。因此解决方案有二:一、不做“伸手党”;二、培养和锻炼“预测能力”。
我们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时刻接受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