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羞耻感:培养心理弹性,重塑自信》约瑟夫·布尔戈 | 微信读书
“当你说你恨自己的时候,具体是在指什么?当这种自我憎恨的情绪发作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你是个该死的失败者。你太可悲了。你太丑了。没人喜欢你。你还不如去死。你是个蠢货。你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吗?你知道你肯定会失败的。’这些念头会一连几个小时都挥之不去,不断重复。这些念头一刻都不曾停息,仿佛我时刻被人监视着、评价着。‘你太可悲了。你太丑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些话。”
自我贬损也是一种控制羞耻感的方式。先下手为强,将羞耻感施加在自己身上,这样别人就不会这样做了。虽然这样的羞耻感会让人痛苦,但至少这种羞耻感不会出乎意料。这种自我攻击可能代表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所有人都会借助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遭难以承受的痛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在大多数时候,这些防御机制帮我们应对难以承受的困境,但这种做法通常是暂时的。只有当防御变得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时候,它们才会阻碍个人成长。
尽管自我憎恨让人陷入困境、寸步难行,但也让人免于遭受他人的嘲笑和拒绝。换句话说,羞辱自己、让自己感到羞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是一种保护自己免受无法控制的羞耻感的防御机制。
遭受霸凌是突然的、意外的,但他们随后便开始抢在所有人之前羞辱自己,以此作为预测和控制羞耻感的方式。更常见的是,相信自己能预先想到自己会感到尴尬,能为你带来一种无害的安慰,就像那些总是预见坏结果的悲观主义者,一旦坏事终于发生了,他们就会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了!”悲观主义者无法忍受意外的失望,所以他们总是预期最坏结果的出现。
尽管自我贬损很痛苦,但这种做法把潜在不可控的、丢脸的体验变成一种我们能够私下在脑海中调控的体验。
有时候,我们会做出既有批判性又刻意搞笑的自我评价,希望通过自我贬损来控制羞耻感,从而把羞耻感变成一种更为可控的体验。
在脱口秀中,羞耻感起到了夸张的作用。有些喜剧演员是出色的肢体表演艺术家,还有些人天赋异禀,仅仅通过大笑就能逗乐观众,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会通过挖掘带有羞耻感的经历来制造幽默。脱口秀演员开羞耻感的玩笑,观众报以笑声,此时演员就成功地控制了羞耻感,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羞耻感。
嘲笑自己笨手笨脚或失礼,让你能够控制并用幽默排遣羞耻感(非自愿的暴露)。我们通过笑声与羞耻感拉开距离:我们站在围观的人群中,拿那个出丑的人开玩笑,而那个人不只是一个满怀羞耻感的、倒霉的嘲笑对象。自嘲的能力是一种情绪健康的标志,证明了羞耻感并没有过分困扰你,而你并未隐藏或完全否认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