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两个月的假期就结束了。细细盘点,好像什么都没做,又好像做了很多。
假期一开始,就是年轻教师培训,我担任初语2班的辅导教师,又接受了一个讲座任务,因此一直忙于准备讲座内容,和年轻老师们一起接受培训,这样一忙,就到了七月中旬。
七月下旬是收获最大的,我参加了教师成长学院——也叫“黄埔二期”,跟着黄厚江老师学习了七天时间,听他的课,听他细细解读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感觉在语文课堂上成长很多。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的海选,并在长丽老师的鼎力相助下,顺利获得了入围的资格。
八月上旬有两件事很有意义,一是跟随教研室侯建华老师去北京参加种子教师研训营,并作为优秀种子教师登上了清华附小的颁奖舞台;二是参加了名师的演讲答辩,并以初中语文组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
这样忙碌着,就到了八月下旬。下旬做了些什么呢?一个是准备新区实小的讲座,两个小时,因此需要补充很多新的东西;一个是班主任论坛的初选,只有10分钟时间,需要将原来的内容压缩再压缩。中间还有我们学校的新教师培训、滑县优秀教师读书会的三周岁庆典设计及会场布置,接下来就是我们学校的全员培训。
就这样一直忙到了今天。一场秋雨,带来了寒意。这样一个小雨纷飞的午后,一杯茶,一本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但还是有任务要完成。初语2班老师们的8月份作业需要一份一份地阅读、打分,将优秀作业推选出来。为了提高效率,我设置了番茄钟,每30分钟为一个番茄时段。原来人处于忙碌状态下的时候,心中是最宁静、最踏实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焦虑、烦恼。再想想自己暑假中总会莫名地忧伤、焦灼,甚至会感到空虚无聊,原来都是闲出来的。忙碌才是治疗忧愁的良药。
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作业推优的任务,然后开始新网师秋季的选课。上一学期选修的两门课程都过关了,可惜都是合格,不是优秀。今年秋季,我准备挑战自己,选了三门课——《家校共育》、《积极心理学》和电影课程。在做班主任时,我最欠缺的就是家校共育这一块。其实家长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我却不知如何运用,希望蓝玫老师能教会我如何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心理学是我最感兴趣的,而电影课程也是语文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也恰恰是我知识储备中的空缺处。虽然知道一下子选三门课会很辛苦,但人只要辛苦起来,就不会有太多的闲愁,一个忙碌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存活着的人,不是吗?
这个假期的两大遗憾,一是陪儿子的时间太少。之前他上各种特长班,后来辅导班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回了老家,而我总有很多事要做,只好一个人留在这里。儿子倒是很享受老家的生活,连我的电话都不屑于接,唯恐我在电话中下旨召他回来。就让他做一次无法无天无约束的孙猴子吧,也算是弥补了他的童年。第二个遗憾就是读书太少,尤其是专业书籍。这一段忽然又迷上了文学,《荆棘鸟》、《人间失格》、《繁华》,大部头小说一部接一部,欲罢不能。我也放纵自己一次,让自己快乐地沉溺于喜欢的小说之中吧。
离开学还有一天半的时间,我还要再次修改自己的班主任论坛内容,补充鲜活的案例,压缩不重要的东西,迎接九月初的论坛;还要给学生排座位,设计好开学第一课和第一个主题班会。
其实,还有很多遗憾的,比如准备利用假期开通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学光影魔术手、狸窝转换器的用法,学学思维导图软件等等。这个世界新奇的东西太多了,我总想尝试,但总是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从想到做,有那么漫长的一段距离,而我总是在起点遥望,这也是一种病吧?姑且叫做空想症吧——因为只是想,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啊。
还好,我还有周末、有寒假,可以慢慢治疗我的空想症。又想起了熊猫书院的一句话:“管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让我慢慢前进吧,哪怕用蜗牛的速度——我本来就是一只又笨又慢的小蜗牛,幸好,我从没停下过前进的脚步。永远向前,每前进一步,就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最大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