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了一个国家,必然要了解该国的政事。他是想主动求官呢?还是想别人请他为官?”
子贡说:“夫子是凭借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以得官。夫子所追求的,与一般人追求的不同吧?”
注:
翻译之前,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1.夫子为何“必闻其政”?
答:夫子周游,在于施行其政治理念。欲施行其政治理念,需先为官。“闻其政”可以了解该国之形势,也可发现该国之问题。从而才能因病制药,结合其理念生成具体治国之法。
2.“求之与?抑与之与?...以得之”中,“求”、“与”、“得”的是什么东西?
答:一般翻译是将“求”和“与”作为“闻其政”的两种方式。即孔子通过询问别人或别人主动告诉他来了解该国政治形势。按照这种理解思路,那后面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凭借自身温良恭俭让的德养了解该国政事)似乎解释不通。凭借温良恭俭让怎么就能了解该国政事呢?总不能孔子往大街上一站,圣人光辉照耀众人,大家纷纷靠拢,问他有何贵干?或者孔子以自我的德养为标杆,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了解该国民风民气,从而间接判断该国之政治情况?
而且依照这种理解方式,“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更是问的莫名其妙。难道孔子是凭借“温良恭俭让”了解该国政事,而别人不是,借此对比凸显孔子的高尚德养?那本章到底要表达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夸孔子吗?
很明显并不是,所以上面这种理解是说不通的。
“求”,“与”指的是求官或与官。子禽认为孔子了解政事根本目的是为了当官,区别只是在于主动求官还是别人请官。
结果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子贡一听子禽所说,就知道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夫子。但是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说夫子是凭借自身的温良恭俭让的德行得到官职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子贡认为夫子之为官,根本目标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恰是因为夫子具备温良恭俭让等德行,这种内在的德行修养使他不忍人生活于水深火热,从而驱使他得官施政。但是这句话说的很不好理解,所以下面又说了个反问: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子贡说孔子和一般人所求的不同。孔子看似求官,实为求己,修养自己的温良恭俭让德行。一般人是看似求官,实也为求官,为的的功名富贵。潜台词就是若是天下太平幸福,别人就算给官做,孔子怕还不愿意呢!
正应了那句“古之学者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