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问我:“谈恋爱的时候,怎么看对方的人品呢?”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能够回答一二。回答之前,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一个人是怎样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他的一举一动,是怎样习得的呢?
我相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自然而言就想到了这个人背后的家庭。是的,一个人的行为背后,是有他的家庭做支撑的。两个相亲的人在一起,表面上是两人在场,实际上是六人相见。
讲课的时候,我会很明确告诉大家: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好丈夫,只需要看这个男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如果这位父亲在家庭中是谦和的,为家人着想的,那么这个男孩子也差不了多少。而如果他的父亲是执拗的,脾气暴躁的,那么这个男孩子脾气温和的可能性不大。
同样,如果儿子找对象,也只需要看对方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如果对方的母亲是抱怨的、发牢骚的、认为自己嫁错老公的,那么这个女孩也往往会有这些特质。而如果对方的母亲是容易为别人着想的,温柔善良顾全大局的,那么这个女孩的身上也往往会有这样的特点。
真的,别不服。家族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能长成今天这个样子,家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我们怎么摆脱,不可否认,我们身上都会有家族不可磨灭的烙印。
婚姻家庭咨询的越多,对这一点越认同。不承认,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而已。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来访者,在她10岁的时候,爸妈离婚。当时在法庭上,法官问她:你愿意跟着父亲生活还是跟着母亲生活?她犹豫了。她想选择父亲,因为母亲性格暴躁,可是母亲的哭声震撼了她,看着母亲几乎乞求的目光,她犹豫了,她不想让母亲伤心,于是它选择了母亲。
她说:她永远忘不了父亲那种绝望的眼神。父亲离开家的时候,任凭她怎么呼唤,父亲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从此,他对父亲只有恨,很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子二人。
如今,她也和母亲有一样的遭遇,生活的一地鸡毛,让她和老公各种争执,反反复复离了两次婚,最终,老公爱上了别的女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和母亲一样的路。
这个时候,她开始回忆,回忆起小的时候,母亲对父亲的抱怨,牢骚,甚至是恶语相向,回忆起母亲和父亲的争吵,每次都是母亲咄咄逼人,回忆起父亲曾经的痛苦,她蓦然惊醒了:原来自己竟然成了母亲的翻版,自己的婚姻生活,竟然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她感到一阵后怕:难道不是母亲把父亲逼走了吗?现在难道不是自己把老公逼走了吗?自己之前的强势,飞扬跋扈,都是仗着老公对自己的爱,如今,那唯一的一点爱也用完了,婚姻也该结束了。
她开始后悔起来,后悔这么多年来,自己对父亲的恨,这些恨,何尝不是母亲灌输来的呢?她想起来,自己有了孩子后,在一次婚宴上见到了父亲,父亲亲昵地抱着自己的孩子不放手,而自己却冷漠地抱起孩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现在父亲已经走了,她后悔没有在父亲临终前去看他一眼。她发现:恨竟然能伴随她这么多年,恨的程度竟然如此强烈,而这些恨中,竟然传承了母亲很多。
“我不经意间活成了母亲的样子。”“我还是没能从她的阴影中走出来。”
是的,一个人要冲破原生家庭的魔咒,这需要多大的力量呀。这种过程,无异于化蛹成蝶。
还有一位女士,因为和男友的相处出现了问题而来咨询。男友脾气执拗,控制欲很强,她很痛苦,想咨询如何来改变男友的这种执拗的性格。
听了她的哭诉,我了解到,男友的父母就是很执拗的人,他们两个在五十几岁的时候,由于生活的一些小摩擦互不想让而离婚,到现在都老死不相往来。
五十几岁离婚,几十年的婚姻,都没能让两个人学会好好相处,还是一味地想去征服对方,这该有多偏执才会如此?这种偏执在孩子身上呢?除了遗传下来的高爆发率,习得的影响也应该很多吧?
于是我直接建议这位女士:如果有想要改变男友的想法,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他妈改了他爸几十年都没有成功。既然改不了,那就只有两条途径:一,改变自己,接受对方的执拗,二,离开。
这么残忍的选择,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去思考的,也是最终要面对的。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就是五岁之前的强迫性重复。你的生活模式,如果没有突破,就会一直强迫性重复着。重复着家长的模式,重复着小时候父母对待你的模式。
长大后,我们已经不单纯是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映射出的是我们背后的家庭甚至是家族。
实际上,不管任何场合,都是“两人相见,六人在场”,相亲,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