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颂莲是被花轿从后门抬进陈家大院的,电影里她是自己步行走了很远的路到的陈家。这样改的深意在哪里呢?突出颂莲旺盛茁壮的生命力吗?自己奋力去奔赴一种前途,一种充满希望的前途,最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而初入陈府时那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也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人间地狱渐渐萎靡,直至被耗尽。
电影里略去了颂莲与陈佐千相亲见面的场景。颂莲与陈佐千约在西餐厅里见面,她为自己要了一盒蛋糕,插上小小的蜡烛,提前过了自己的19岁生日。她说,过了生日,19岁就算过完了。她深深地明白,嫁了人就彻底成人了,父亲生意失败自杀,以后的人生就需要自己去独自面对了,不再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了,该长大成熟了,该面对生活里的风风雨雨了。
原著了讲到了颂莲父亲的自杀,他因为生意失败割脉自杀了,血流满了整个水池,触目惊心,异常惨烈。颂莲家中还有仆人,她能上得起大学,这说明她的原生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她也曾是个养尊处优生活优渥的小姐。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自然过不了苦日子,所以在继母问她做工还是嫁人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并且要嫁个有钱人。如果她选择做工,或是嫁给普通人家,她的命运会比在陈家作小妾好吗?我觉得不见得。整个社会背景注定了贫苦人的生活只会更悲惨,参考《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嫁进陈府,起码能保证她衣食无忧的生活,至于活得是否痛快,那就是冷暖自知了,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
原著里对陈佐千的描写不算少,其中多以对话的形式,涉及到的外貌描写很少,目前就看到形容他很瘦,像仙鹤一样四肢纤细的身材。电影里陈佐千就是一个符号的存在,没有他的正面镜头,他是个面目模糊的人,只有他的声音。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用他来代指封建社会中对父权对女性的压迫吗?他是谁不重要,他长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怎样决定了女人们的命运,他怎样导致了她们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