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小涵的学校组织学生们春游。
晚上睡觉前,小涵躺在床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春游的点滴。忽然她话锋一转,说:“唉!我们班的彤彤和萱萱可惨了,回来后还得写检查。”
我好奇的问:“为什么?”
小涵悻悻的说:“我们老师规定春游不能带电话和钱,但是彤彤和萱萱带钱买水了。”
“噢?所以老师让她们写检查。”我分析
“嗯!三班和四班的老师真好,允许他们带电话和钱,有的同学还买冰糕呢。”小涵羡慕的说
“噢?是吗?他们在春游的同时体验了自己购物。”我说
“彤彤和萱萱带的水喝完了,他们太渴了,就买水了。”小涵陈述事实
“也是,她们的水喝完了,再不买水喝会口渴得难受。”
小涵顿思片刻,说:“有的同学带的水喝完了或不小心水壶丢了,他们没水喝,怎么办?不让带钱怎么买?”
“所以,你认为你们老师不让带钱不合理?”我平静的问
小涵有些为难:“嗯,就是呢!”
我帮她分析:“春游前,老师提醒同学们带好自己的东西,因为没有家长跟随,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这就是在锻炼同学们的自理能力,弄丢水壶确实不应该,你说对不对?但是,我认为,如果带的水不够了,还是可以带钱买的,你说呢?”
小涵听了,笑了:“嗯嗯,所以我觉得老师不应该绝对的不让我们带钱,少带点是可以的。”
“老师的初衷有可能是不想让同学们乱花钱,但也得分情况而论,你说呢?”
小涵点点头。
我想,老师不让学生带钱一定是有她的理由,但因为学生带钱买水而罚学生写检查,我却不敢苟同。
曾经,我很纠结在孩子面前要不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慢慢的在和小涵的沟通中,我发现,老师其实并非每件事做的都对。
于是,在问题和威信前,我选择让小涵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
有时候,在和小涵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她会使用一些成人的语言,比如说:“哭什么哭,给我回家哭去,哭够了再来学校。”
“一块臭肉坏满锅汤。”
......
像不像小时候老师训我们的场景?
三十年过去了,老师训学生的口吻竟然还如此相似。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和小涵谈论老师说这样话的场景和目的,分析老师的心理变化,让小涵知道老师也是平常人,她也有生气的时候,她的一言一行并非绝对正确。
这样做,既保护了老师的尊严又不会让孩子盲目的崇拜权利。
理解学校的老师每天的不易和焦虑。
但同样不赞同老师以伤害孩子自尊的状态面对孩子。
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需要有独立的认知和判断。
孩子不因权利而影响对问题的判断,需要家长睿智的引导!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