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小猴子下山》,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找吃的,下山不久就发现一块玉米地,它一口气摘了好几个玉米。小猴子高兴的抱着玉米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又发现了一个桃子树,于是它扔掉了手上的玉米,摘了两个桃子。它拿着桃子,接着往前走,过了一会又发现一片西瓜地,于是它又扔掉了手上的桃子,摘了一个大西瓜。正当小猴子抱着大西瓜,心满意足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突然有一只兔子从它面前跑了过去,于是小猴子又扔掉了西瓜,跑去追兔子,谁知道兔子一眨眼就跑不见了,这时候天也黑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了家。
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觉得要怎么做才能不让自己空着手回家?你可能会想,我摘了玉米就回家,或者我摘了西瓜就回家。是的,如果小猴子也这么想,那么它一定不会空手回家,因为在出发之前它就已经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中,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有人都会为人父母,都需要工作,但很少有人认真的去想过,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爸爸或妈妈,在事业上要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像小猴子一样,没有想过具体的目标。比如,同事对孩子疼爱有加,把孩子宠上了天,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挺好的,家里充满了爱,我也想成为这样的父母。我又看到邻居对孩子非常严格,虽然孩子经常被骂,但他家的孩子多才多艺,非常优秀,我觉得这样的父母也不错,我也想成为这样的父母。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如我所愿……
文章的主题“以终为始”指的是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和价值观,知道怎么做才可以达成目标,怎么做会让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
比如小猴子的目标是下山掰一些玉米回来,它应该做哪些事情才能完成目标?它可能需要提前去找其他猴子打听哪有玉米地,因为不可能四面八方都有玉米。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可能还要定一个较好的出门时间,以保证自己能够在天黑前回来,并提前思考遇到危险时将如何应对。哪些事情是他不能做的呢,比如不能三心二意,看到西瓜地的时候就把玉米扔了,看到兔子的时候把西瓜扔掉。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让“以终为始”为我们所用呢?首先,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目标,目标要清晰,比如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丈夫,什么样的个人成就。有了这些目标后,再来思考我怎么做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怎么做会离目标越来越远,也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我们要制定自己的原则。
比如小猴子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顺利的摘到玉米,它制定一个下山的原则。原则一,在没有确定玉米地的方向和位置前,先不行动。原则二,安全第一,命比玉米重要。原则三,绝不能三心二意。有了这些原则,小猴子带回玉米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了。
以终为始最好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