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沟通交流,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曰:“美言可以市尊。”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会说话的人,既能让别人如沐春风,又能让自己处处受益。
《道德经》启迪世人,说话最大的智慧,就一个字:少。
少废话
《道德经·第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的话过多,就容易变成废话,甚至使自己陷入危机,倒不如持守虚静,学会适时沉默。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都不多说话;说话过多的人,往往都显得智慧不足。
多言,不等于会说话,往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言,不等于不会说话,反而谨慎慢言、沉默是金。
不言的核心要义,并非总是故作高深、沉默不语,而是善于把握时机,少说废话、说有用的话。
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待了三年始终默默无闻。
秦国大举进犯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王便派平原君去联楚抗秦。
为顺利完成使命,平原君决定遴选20人同去,可只有19人达到条件。
此时,毛遂主动请求,愿一同前往。
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有才之人,如锥子装在口袋里,很快便能刺穿口袋显露出来,而我一直未看到你的才华,怎么会带你同去呢?”
毛遂心平气和地说:“我从未显露才华,是因为您从未将我当作锥子放在您的口袋里啊!”
于是,平原君便带着毛遂等人,连夜赶往楚国。
到了楚国,商谈受阻,毛遂慷慨陈词,晓之以利弊,说服了楚王。
楚国的相助,解了赵国之危。
事后,平原君感叹:“毛遂三寸之舌,可抵百万大军,若非他主动请愿,我可就埋没这个大才了。”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毛遂沉默三年,并非无才,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曰:“不言而善应。”
时机不对,就要少说话,甚至不说话;时机一到,就要紧紧抓住,善于主动回应。
不言,并非不说话,而是一旦开口,就要切中要害。
苍蝇和青蛙,不分白天黑夜地叫个不休,却没有人理睬;雄鸡黎明一叫,震动天下,人人起床。
少废话,善沉默,才会少出差错、受人重视。
少许诺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侃侃而谈、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经常言而无信;总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会遭受意想不到的困难。
《道德经·第十七章》又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做人做事,若是诚信不足、失信于人,就不会有人愿意相信他、帮助他。
言必行,行必果,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秦末人季布,一向为人仗义、言而有信,许多人都与他成了好朋友。
当时的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项羽败亡后,曾在其麾下效力的季布,被刘邦悬赏捉拿。
后来,在昔日好友冒着灭族危险的掩护下、在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说情下,刘邦不但饶赦了他,而且还拜他为郎中。
言而有信的人,自然会得道多助;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失道寡助。
《道德经·第八章》曰:“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要善于仁爱无私;说话,要善于信守诺言。
要做到信守诺言也不难,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海吹胡侃、轻易许诺即可。
少许诺,诺必信,才会赢得信任、誉满乾坤。
少争辩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可信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可信;善良的人不一定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又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吹自擂,总是涵养德行,所以容易功成名就;不自高自大,凡事低调谦逊,所以能够长久持有。
真正睿智的人,往往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而非总是去争辩吹嘘。
据传苏轼的《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营丘人,虽不通事理,但却喜欢与人论短长。
他问艾子:“大车下和骆驼脖子上,为何要挂着铃?”
艾子答:“是为了夜晚行车的时候,提醒路人避让。”
他又问:“高塔上也挂着铃,也是为了提醒路人避让吗?”
艾子又答:“是为了不让鸟儿在塔上筑巢,避免鸟粪把塔弄脏。”
他再问:“猎人的鹞鹰尾巴下也挂着铃,也是为了不让鸟儿在鹞鹰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再答:“是为了提醒猎人,鹞鹰脚下的绳子被树枝缠住的时候,能够及时赶去解救。”
他最后问:“挽郎手中也摇着铃,也是怕缠在树枝上吗?”
艾子最后答:“挽郎给死人开路,或许这个死人生前总喜欢与人争辩,所以摇铃让他最后再乐一下!”
可见,总是喜欢争辩吹嘘的商丘人,最后被幽默的艾子喻为死人,看似风趣,实为受辱。
生活中,喜欢争辩吹嘘者,比比皆是,然而真理与正道,靠的不是争辩和吹嘘,而是实践和静修。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曰:“大辩若讷。”
拥有大智慧和真知灼见的人,看起来好像很迟钝,是因为其深知“水深流缓,人贵语迟”的道理。
这样的人,不显山不露水,不争辩不吹嘘,说话谨慎、做事踏实,是真正的大音希声、大智若愚。
少争辩,重实修,才会明白事理、增厚美德。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少言少语则容易多得,多言多语则容易迷惑,所以有道之人总是以“少”为说话做事的标准法则。
人活于世,说话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少废话,少出错;少许诺,少失信;少争辩,少受辱。
余生,愿你我都能少说多做、勤修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