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食客更愿意去人声鼎沸的餐馆,而不是门可罗雀的那一家;或者看球赛时,观众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加入循环涌动的人浪。社会认同都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决策途径,让我们不但能做出绝大部分的正确决定,还能跟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结。想随大流的吸引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跟大众背道而驰不仅会让人感到不自在,甚至还会让人感到痛苦,即便你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我们往往也会屈从社会压力,而认同大多数人的意见。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群体对我们的社会身份极为重要,换句话说,就是那种帮助我们定义了“我们是谁”、帮助我们决定“如何看待自己的群体”,违背这样的群体就变得尤其困难。
它告诉我们,“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你要说的信息跟受众群体的社会身份紧紧地关联起来。比如,IP地址,它能显示出网站访客的所在地,组织机构就可利用它来传达社会认同的感觉。因此,你不必再使用笼统的、千篇一律的社会认同信息了(比如说81%的人购买了这个豪华大礼包),你可以让程序显示出更加个性化的数据(比如82%的杭州用户都购买来这个豪华大礼包,或者83%的上海用户都购买了这个豪华大礼包)
能让人感受到“相似性”的社会认同信息不只是地点,人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你可以在线邀请好友来查询有多少与他们同名的人已经参与了这个活动。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很愿意与自己所属的或想要进入的群体保持一致。同样,他们也很希望与那种不愿与之扯上关系的群体分开,避免与那些人做出相同的行为。比如爱玩儿的学生不愿与那些被称为“怪咖”的学生佩戴一样的手环;或者当我们说“怪咖”学生们都喜欢吃垃圾食品时,其他的学生选择垃圾食品的数量明显减少。
这个结论给我们一个启示:企业在开发新客户群体时,一定要避免当新客户群使用了这项产品之后,现有客户群体为了把自己跟这些新客户群体区分开,就不再继续使用它了(我们应该给来老客户不一样的产品或服务体验,把他们与新客户群区分开来)
更广泛地说,如果你不鼓励他人做出某种行为时(比如饮食不健康、乱丢垃圾、或是上班迟到),那就应该把这些行为跟受众们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内容来源:《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