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儿子参加了机器人比赛,这是他学习机器人搭建和编程三年以来的第一次比赛,虽然只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含金量不高,但我仍然期望儿子能以最佳的状态参加,拿一个可观的成绩。
比赛前夕,儿子显得不太在意,或许是老师在赛前的两次集训课上说他还做得不错,使他有错觉不用花点时间去反复练习和准备比赛,一向自以为是的性格,不出意外地拿到不如理想的成绩,甚至比赛任务都没能完成。花钱的比赛固然能人人得到奖牌,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安慰奖般的奖牌不值一提。
我有点心有不甘,或许我再逼迫他一下,强制他练习和检查工具,便能更上一层,因为这是儿子第一次的机器人比赛,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我后悔的情绪非常强烈。纵然我没有表现出来。
赛后的几天,我去见面一个客户,她儿子14岁上初二,也是与我儿子参加同一个机器人培训班,也刚好一起比赛同一个项目,与大多数此项目的孩子相比,她儿子稍大,知识掌握和问题处理都相对更牢固和纯熟,但是由于比赛前一天出现了一件事,使他抵触比赛,抵触父母,因而没有取得好赛果。他妈妈没有也不敢责怪孩子,而她在后悔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
我客户Wendy她是一个错过了儿子一段成长的妈妈。儿子小时候不喜欢跟父母住在大城市,只喜欢跟老人家在老家生活,没有强迫儿子习惯城市,幼儿园和小学都由老一辈去照料,每周一两天的见面没能使母子的情感建立起来。毕竟相处时间太短,严格要求怕儿子更不喜欢自己妈妈,继续的放任久而久之使儿子不能接受强迫,不听使唤,不受任何一点控制,孩子对有强度的学习环境非常抵触。于是初中将至,妈妈希望把儿子送去寄宿学校,让环境迫使儿子成长,可惜遭到全体家人的反对,无奈之下她也只能放弃。儿子学习跟不上,妈妈为其报读培训班,一向能享受双休日的孩子一下子没有了周末似的,强烈抗拒。就在机器人比赛前一天,妈妈强迫儿子去上作文补习班,儿子在上车的一刻挣脱了父母,自己躲起来了,父母到处找寻,看监控问邻居找朋友,一无所获,父母怕儿子承受不了压力,做傻事,泪流满面。找了大半天,终于在地下车库的某个角落里发现了孩子的身影,他只是躲在那里不愿被见,妈妈放下心头大石,也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她并不是后悔那一刻给孩子压力,触底反抗,而是后悔以前没有坚持施加压力,儿子现在完全没有一点抗压能力,不能接受有强度的学习。
她给我的教训是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应是从小潜移默化,逐步增强,长期的放任教育在某一个节点让孩子进入另一种强压状态是不可能的,聪明的父母应该做到收放自如。
听了她的故事,我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儿子,过往还是放任的比较多,纵然他对现在的学习有小抵触,但从现在开始抓紧也还来得及,不然放出去的风筝就很难再拉回来了。我总算明白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