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强调合作目标对学生从事学习任务的诱因影响;发展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也就是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发展理论最基本的假设是:在适当任务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除了成人指导之外,儿童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也可以提高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因此,他认为合作活动比个体活动更为优越,可以加速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认知理论者也强调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通过儿童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地掌握知识。另外,一此研究者发现,在小组中被辅导者通过同伴的解释和帮助,提高了认知发展水平;辅导者在辅导中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已学的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上获益。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西方许多人倡议在学校中开展合作活动。他们指出学生在学习任务方面的相互作用将导致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阐明不充分的推理而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从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与发展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动机的角度还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方法都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