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老师说:在新网师,转变多少,成长多少,取决于你的投入多少,是否能扎实预习,是否改变阅读方式,能否按时提交预习作业,能否总是参加每次研讨,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内心对自身生命的“信”(坚信生命的种子终会在未来某一天灿烂绽放),以及对教育的虔诚与热爱。
的确,每个人只有自己内心渴望改变、成长的时候,才会跨越层层阻力,向自己预订的目标去努力靠近,在这个过程中,最难战胜的往往还是自己,已经养成习惯的改变,舒适区的难以突破等等方面,都有可能会拖住“旧我”,就比如进入十月后,一直都没有在钉钉群按时打卡,国庆小长假几天的出游,就打乱了我的计划,紧接着就是小语教材解读的预习作业需要在13号以前提交,多个任务下选择重要的,白天上班时间直接不得空,只有下班后晚上可以写,于是用了三个晚上才将这份作业完成,然后就是梳理自己教育生涯的预习作业,这个用时更长,一是因为不太懂的怎么写,另一个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涯实在太过于平淡,能记录的关键他人、关键事件很少,于是一遍遍的回顾梳理,才终于完成了这份作业,不过在听了郝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很多内容还需要再修改,希望这个周末我能好好利用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阅读打卡就停滞了,不过阅读我每天都在坚持,以前看书,看一会就开始走神,但是现在看书,就能静下心来读了,我想这个过程的改变,还是归因于心态吧!阅读打卡没有坚持住,不过朋友圈写作,倒是一直在坚持,将自己的一天回顾一下,记录值得记录的事件,有的可能记录的粗线条,有的记录的还算详细,今天郝老师发了马校长的打卡,一天不落下在打卡,真得很让人佩服,希望以后我也尽可能坚持阅读打卡。
因为只有告别“旧我”,才能迎接来“新我”。我想面对“新我”时,内心一定是欣慰的,因为你已经从起点来到了另一个更高的起点,因为这里有高明的导师,会高速你方法,找到帮助你成长的工具;在这里你能看到更多更用心,默默走在耕耘教育之路上的同行者,他们亦师亦友,亦光亦热般在激励着你,不要停下脚步,在追寻的过程中,也唤醒了自己。
郝老师说:思维改变现实,学习贵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