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地铁上,一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上了地铁,刚一坐稳,妈妈把自己手里的一本书《安的种子》交给小男孩,小男孩接过书,放在斜向下的腿上,一不小心掉了,妈妈捡起书,给他,小男孩说:“妈妈拿不了。”妈妈说:“拿不了怎么看书,快看书。”妈妈站在小男孩对面,小男孩拿着书的手真似拿不了那么大的硬皮绘本,反复掉了几次。站在一旁的爸爸说:“不应该给他带书,他不看,也拿不了。”此时妈妈一下爆发了:“你意思他不应该看书,他不应该看书吗?”声音有点吵架的架势。妈妈继续不依不饶:“他不应该看书吗?他不应该看书吗?好的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到哪里都必须看书。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
当我听到这里,不知这位妈妈是否真心是为孩子看书。如果真为孩子看书,我个人看法:1、短路出行,不必给孩子带过大过重的书,方便携带方便收纳;2、背包一定要能容纳下这本书,随时准备装起来。3、带书一定要选适合孩子年龄,能吸引孩子在嘈杂环境注意力的书。4、有目的性的带书,比方去动物园去植物园带上孩子平时有疑问的书或感兴趣的书。
看看《安的种子》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把它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出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放在小布袋里,挂在胸前。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地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出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
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地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
不久,安的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静静地盛开了。
看完这本书,觉得这位妈妈似乎同“本”和“静”很像。这本书对于三岁的孩子,建议还是以亲子共度并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如若把孩子独自丢在那么嘈杂的环境中看一本自己不知所云的书,您是否觉得残忍,是否有那种把一粒种子“精心播种”在大雪天的感觉。
其实地铁上也有孩子痴迷的东西,皮皮已经五岁,每次坐地铁一会问这里写的是小心夹手、不能依靠车门吗?这里是灭火器吗?今天地铁又变颜色?哇……你看车厢都弯弯曲曲的是个蛇,这是因为地铁轨道弯曲的原因吗?人多时,他有时坐在我腿上,还嘴里说,这里画着给老弱病残孕让位置的标志。
我们父母带着焦躁的心去看世界,千万不要把这些焦躁传播下去,想让孩子安静,那就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壤。让种子在适应的季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