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小小的女儿已经将近100天了,看着她渐渐长大、越来越活泼可爱,开心的同时也不由充满感慨。
女儿的出生对我真的是个挑战,我希望能给她最好的照顾,武志红老师微文里的那张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空旷而杂乱的房间里,在婴儿床上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脑袋,而周围的世界是那样陌生而危险,如果,一个母亲没有尽好自己照顾孩子的义务,会让孩子怎样孤独与不安?因此,我即使再累、再想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会争取第一时间给她必要的照料与安慰,因为,我不愿给她留下任何的心理阴影。还有儿子,他虽然已经大了,可还是会需要我的关注和陪伴,有好几次我发现,他都会在妹妹正在哭闹而我精疲力竭的时候不断地吸引我的眼球,而那个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分身有术,能够像以前一样全然地陪伴他、爱他。总之,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完美的好妈妈。
可这个愿望注定是要破碎的。
比如,女儿睡觉的这个事情。本来她可以自己安然入睡,但在不足两个月的时候病了一次而养成了需要抱着入睡的习惯,等她病好了,我曾经试图想要训练她恢复自己入睡,那次折腾了好久。放下她,最开始是因为已经抱了很长时间我太累了,后来却有些故意不理她的意味,也就是说我控制的念头占了上风;可因为她的哭闹,我又几次反复,一会儿抱着她睡觉一会儿又在她还没有睡熟就放下,她感受到的一定是不确认甚至是不安全,她不能理解妈妈是为什么这样来回折腾;同时,当我醒着而故意不抱她听任她哭的时候,她一定感受到的是我的拒绝,我以为自己是在立规矩,可这么小的孩子哪有规矩可言?她无非是顺着自己的感受罢了,而她最基本的要求也无非就是无条件的爱与以她为重,这样她才能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可那个时候我还是执着于要让她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最后,当我终于放下自己的执念,抱起女儿并絮絮地替她说出感受(喜欢妈妈的怀抱、想要温暖和安全…)同时又表达了我自己的感受(累)的时候,女儿瞪着大眼睛盯着我,还嗯哦地跟我对话,她虽然不可能明白我说的什么,但她一定能感受到我言语背后对她的理解、接纳以及对自己控制念头的道歉,随后她就很快睡着了…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抗拒或拒绝只会让孩子更不安,全然地接纳才会让她放松而顺从。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被惯坏,但是,像孙瑞雪老师在《爱与自由》中写道的,“爱怎么会让一个人变坏呢?”
再比如哺乳这件事。因为我的奶水不总是充足,而女儿又不喝奶粉,连吃饱这一最最基本的需求有时候都无法满足女儿…这时候,女儿吃和睡都变得没有规律,我要一整天抱着她才行。抱着饿得难以入睡嘤嘤哭泣的女儿,我往往会愧疚偷偷地流泪,觉得对不起她全然的依赖与托付,可转过脸,却还要强言欢笑,不想女儿受到我的影响。在这种焦虑的情绪下,奶水愈加不好,而我的情绪就更加恶化,陷入了恶性循环。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过够了这种痛苦的日子,决定不管如何都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我可以不是一头好的奶牛,但我照样可以是一个有着无限爱意的妈妈。当我接受了这个事实,让自己放轻松不再焦虑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真的不是奶水的问题,而是我的喂养方式不对,我没有仔细观察、掌握女儿吃奶和休息的节奏,我活在了自己的焦虑之中而不是在真正地爱孩子;我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心态,孩子在我焦虑的时候会愈加烦躁不安,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我;而我一旦放轻松,奶水也越来越充沛,女儿不仅够吃,还往往吃不了呢!
再比如对儿子的关注,当我放下想要维持和原来一样的执念后才发现,其实,儿子真的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了,他不仅能照顾好自己,每天定闹钟起床上学、回家主动完成作业,还在假期的时候帮忙做了很多的家务。其实不是他不能,而是我的担心限制了他;没有了我的各种督促,他的自主性被激发了出来,这其实是我怎么催促也无法达到的效果啊!
在这100天里,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接受各种挑战,一起成长。我也慢慢地领悟了“没有完美的父母这回事儿”,我永远无法做到完美,同时,对完美妈妈的追求只会造成我的焦虑,这焦虑反过来又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
所以,我要说,我不是一个完美妈妈,放下这个追求所谓的“完美”的执念并不妨碍我做一个好妈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我会做一个真实的妈妈,一个不断自我觉察并调整自己行为的妈妈,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