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阅读第4天(P29-P39)
静悄悄的学习,静悄悄的思考,静悄悄的成长,一只小小的毛毛虫,正在慢慢的长大……
今天阅读第一章第五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一千方百计得促进交往》和第六节《每个学生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所强调的,比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法指导”等等。而我们所强调的"以学为中心"是教师退居幕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作用,甚至硬性要求教师少讲或不讲,也往往因此陷入了“主体性"神话。
佐藤学强调的“以学为中心”是构建"交往"和"联系"的教学活动。他对于“學”字的拆解颇有意味,中间的两个符号表示"交往"(与文化遗产的交往、学生之间的交往),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也即,“学”意味着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组织这种相互交往的学习,要求我们教师组织有任务的、有小组活动的、有成果展示与共享的学习活动。
反思自己的教学,往往为了省事实行集体划一的教学,用讲解代替活动,仅仅满足于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教室秩序良好而已,很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研究。
实现这种“以学为中心",以与学生的"应对"为轴心的教学,佐藤学提出了两种方法:
一是量体裁衣地个性化指导,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都必须把与一个个学生的对应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我的理解是,不能只把学生看做一个团体而存在,而是看做一个一个的个体,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要。
二是构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让学生的各种意见、想法相互碰撞、呼应,产生如同交响乐一般的效果。这部分介绍了交往的四种类型: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反向交往、异向交往。
在教学中,我们追去的”双向交往”,其实常常不过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而已,更多的时候还是教师自己在讲的“单向交往”罢了。
“应对"即是一种交往。佐藤学教授特别指出要重视与教师思路不同的“异向交往"。这也是我过去很少注意的问题。的确,课堂上我们为了掌控时间进度或问题走向,往往只听得到自己想要的发言,而有意屏蔽了那些完全不在我们预料和掌控中的答案,让教学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下去,交流与对话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这样的教学,思维和能力的提升都是谈不上的。
诚如书中所说,每个学生的想法、感受相互碰撞、呼应而形成的"交响乐",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所在。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成的课堂,发展的课堂,也是润泽的课堂。
而这样的课堂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这种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