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众多女子之中,曹雪芹为什么唯独偏爱林黛玉,选她做女主角呢?我想是,因为她率直纯真,多情善感,不世俗,不做作,有灵气,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性情中人。
1.率直纯真,不世俗
据统计,《红楼梦》里写她和宝玉的吵架,有十次之多。相比之下,宝钗就聪明多了,一次次“装没听见”“打眼色儿”为她树立了有口皆碑的好人缘。尽管如此,我却独爱黛玉,因为一切源于“真”,于是才显得可爱起来。
固然林黛玉有着闭月羞花之容,落鱼沉雁之貌。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但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2. 富有诗人气质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
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
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3.痴情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痴”字概括了林黛玉的一生,她有一种现代人很难得的执著,一种对幸福的强烈渴望,爱得深,也悲得切,以至于玉石俱焚。可也只是渴望而已,那么紧得套在她身上的黄金枷锁,她无力挣脱,甚至用枷锁作武器也办不到。她只有用痴心去等待,这一回,就耗尽了一生的眼泪。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
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
这种爱情是何其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
4. 有灵气,注重灵性生活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她生性聪慧,从小跟随先生读书认字,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之功。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
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和宝钗的情感压抑不同,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框限。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使和宝玉两情相悦,却终无结果。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着,她与众不同,她不进人间烟火,她只有心灵的感动:她为春天过去飘在地上的花瓣伤心,她为秋天里树梢上枯黄的树叶难过,她为天上的一轮冷月慨叹。
5 .性情中人
林黛玉,无疑是一个性情中人。
她忠于内心感受,感情丰富;她能够义无反顾,略有不合时宜;她敢爱敢恨、爱恨分明。
性情中人执拗啊,性情中人心中燥动不安,性情中人不在乎自己,又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真假难辨时代,在这个物质压抑人性的潮流中,真诚而感情丰富的人,越来越显得稀有。因此,性情中人也越来越值得被珍惜。
愿你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能够把每一天都过地诗情画意,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