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呢,是容易进入舒适圈这个怪圈里的,还后知后觉,不易发现。
如若幸运,得旁人指点,或许能快速走出;如若不幸,便是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沾沾自喜,犹如“温水煮青蛙”,什么时候煮熟了都不知道。
今年回顾上半年的成长历程时,觉得还是有些进步可言,至少在思考方式上较之前有所成长,没有那么局限性思维。
可昨天发生的一件“常用报告改版”事情,却将我深层次的思想挖出。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思想本质还是停留在舒适圈的范围里。
事情的起因在于和部门负责人在讨论报告改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说着说着我整个人越说越激动。但是,激动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好点子,而是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否掉提出的修改意见。
领导问我:我们写的这份报告,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答:真实反映我们的最新运营情况。
是啊,既然反映最新情况,我们除了要将最新情况表达出来,还要深度去挖掘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的方案也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情况,不应该是直接否掉,也不应该给自己设置那么多局限;有难度,应该是看着怎么去以此为抓手,去提升效率、反馈情况。
突然,我就愣了一下。我这是在做什么啊?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为什么展示出来的是畏难情绪呢?
是我对“报告改版”这件事情反感吗?还是对改版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不适应?
吃完午饭后,认真的思考了一番。其实是因为打破了原有的舒适圈,但自己还不想走出,才会出现没有思考后直接否掉的状况。
认真想清楚之后,还是列出了需要对应的计划。如何对报告进行调整?需要有那哪些注意事项?一一罗列后,及时和团队的成员一起讨论敲定,也发动大家的力量,一起去提升效率。
当做完这一系列之后,整个人才缓了一口气。这些本就应该我去思考,我去做的,可我在领导提出后还在后知后觉。
现在复盘想想,心里既有些后怕,也有些窃喜。后怕是,如果没有领导及时提点,或许我还是在原点打转;窃喜是,庆幸自己愿意花时间去复盘去反思。
但愿,在往后的时间里,主动思考多一些,畏难情绪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