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大概3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拎着一个袋子,袋子里往外散发着烤红薯的香气。
等到孩子找到一个座位做好,他就打开了装红薯的袋子,咬了一口红薯,吃的很香的样子。
这时候爸爸站在他身前,妈妈站的稍远一些。
当孩子想要第二口的时候,不知道爸爸想起来了什么,就突然伸出手拦住了孩子,说:“别吃了,下车再吃。”
孩子吃的正香,哪能听他的呢,就躲过了爸爸拦住他的手,又低头要去吃烤红薯,爸爸就继续坚持,为了不让孩子吃,他把本来是孩子拿着的红薯袋子提到了自己的手里。这样孩子吃不到了,只剩下手里一个挖红薯的勺。
孩子吃不到红薯就着急了,他从座位上跳下来,在车厢里横冲直撞,这时候车上人不多,他能跑出去不近的距离,爸爸怕孩子伤着,就追上去一把揪住孩子的衣领,把他拎回来禁锢在自己的身前。
然后孩子还是不停地说:“要吃红薯,要吃红薯。”边说边掰拿在手里的勺子,直到把勺子掰成一条一条的。全车乘客都在看这个孩子闹腾,爸爸不理他。妈妈一直离的远,看着他笑着像是自言自语像是对大家解释:这孩子就淘气吧,不知道将来成个啥呢。
相信大家在公共场合经常看到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也是各种各样的管教方式。
那想让孩子乖乖的,什么方法才管用呢?
在这里介绍一招两式:
一、一个态度:坚定地用尊重孩子方式和孩子沟通,不要急于在意周围人的看法。
在公共场合,大家就会想到,有很多陌生人在周围,这时候很容易被周围的人所影响。当一件事情发生,我们会考虑:如果我不能让大家看到我能管住孩子,别人肯定会笑话或者质疑我能不能管住孩子的。
大家还记得曾子杀人的故事吗?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个与曾参同名的族人在曾参的家乡鲁国南武城杀了人。有人向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 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虽然曾参贤德,他母亲对他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所以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二、一个约定:事先告知
就事论事,现在公交车都有规定:公共场所不进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在购买烤红薯的时候就和孩子约定:我们现在买,但是在车上不吃,回到家再吃。如果做不到,现在就不买,等下了车再买。
这是预先告知的第一个约定。
第二个约定:
大人习惯告诉孩子这样的话:
别动那些碗!
别说话!
别看电视!
别吃手!
别……
可是有没有想过,不让孩子做这件事,那么孩子要做什么呢?
所以要“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
比如这个事例,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数数外面的汽车,就数你最喜欢的宝马吧。看看一直到下车,我们看到多少辆车?好不好?”
听话不是目的,但是教给孩子更好地遵守公共规则却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懂礼的好孩子。
希望上面的方法可以帮到你。
#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欢迎一起讨论。#
#更多育儿问题欢迎关注“孔凡伶家庭教育成长”,也谢谢您把知识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