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
刘新国
1
夏天的早晨,民工们开始一天的搬砖生活,发现一夜之间,街边多出了一排排崭新的、同一品牌型号的自行车,很纳闷怎么没人管。不到一个时辰,他们远在家乡参加高考的子女们也面临类似的困惑——一个价值60分的作文题。这次作文题目有点怪,好多东西不明白。作文要求选两三个关键词,写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里面是没有骑过的共享单车,不会跳的广场舞;没坐过的高铁;不敢用的移动支付,还有农村少见的空气污染和不见得的美丽乡村。没办法,选大熊猫和长城吧,其实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大熊猫是什么熊样,长城到底有多长。
这个故事,其实不是故事。刚读完《乡下人的悲歌》一书,感觉也不是在说书。
社会阶层固化、贫困代际传递与教育制度不公,其实是老生常谈了。有人感恩高考改变命运,有人痛斥高考不公,而有人则默读命运的伤悲。到底是乡下人的悲歌,还是人类的命运交响曲?是在悲歌中沉沦,还是在命运的交响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这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2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究竟何在,众说纷纭,但都是说法而已。无可改变的事实是,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的差序格局以及教育不公平,从来都有,似乎还有强化的趋势。在古代,秀才未必都是穷酸型,但贵族一定是一个个很贵、很贵的家族。
当然,就智商而言,城里和乡里的小孩,应该没有太大区别。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会抓泥鳅,钓青蛙,插秧和砍柴。但没见过地铁、不会骑自行车,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因为我们的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同理,数学也是语文老师教的;事实上,他还是我们音乐与体育老师。如果高考有插秧技能考核,我应该能得高分——想当年,一个人一天可以插一亩多田,不包秧。
人们常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教育的基础。简单说,学习是需要环境、条件,尤其需要有人指引,给你目标、方向和方法,还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一不小心,你就被拉回到原来的生活之中。
乡里的孩子,能够坚持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先去砍柴——每担柴要上60斤。然后急急忙忙扒碗早饭,跑步去上学——迟到要罚站,这倒不要紧,就怕老师放学把你留下来。放学回家,先去干活,天黑了回家吃晚饭,然后在煤油灯下做完作业——祈祷煤油没有烧完。最担心的不是生活好不好,而是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家里要不要供你继续读书——对我而言,读书也是逃避繁重劳动的方式。
城里的孩子,应该幸福些。尤其现在的小孩,光是妈妈陪读不够,还要爷爷奶奶陪。平时在校学不够,回来还上特长班。当然孩子还是会觉得很辛苦。爸爸妈妈努力赚钱,自然也不容易。如果还幸运些,有些人不需要参加高考,直接上国外名牌大学。
事实上,教育的起跑线,从出生起就已经划定。
3
比较而言,心性智慧的成长与知识的增长更为重要,家庭是比学校更重要的学校。
富贵好言教子女,贫穷恶语骂儿郎。乡里孩子大多是在责骂和棍棒下野蛮生长。传统观念,家教方式,加上贫穷,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尤其在进城之后更为明显。怎么结交朋友,亲近老师,团结同事,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建立关系圈等等,基本不会。总是以为,做事就像挑担一样,靠几斤哑力,努力就行了。说好听点,是老实;说不好听点,蠢得要死。
现在的留守儿童,更是缺乏家庭的温暖,健康的人格塑造环境和安全感。更不用说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了。因此,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乡下的父母有时间来生出孩子,却没时间来培养他们。因为首先需要供养他们。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外出打工。这其中的无奈与苦难,不是倾诉者的隐忍,也不是倾听者的冷漠。其实他们知道:生活就是一场斗争,虽然成功的概率很小,但绝不是失败的借口。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能够理解那些离异之后仍还年轻的女人们的选择。为了孩子,有的拒绝再婚。因为她们知道,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家庭关系的稳定比家庭形式的完整更为重要。当然,其中的艰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所以,精准教育扶贫,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4
乡下人的悲歌,无疑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但同时也与心理学有关,与文化有关,甚至与信仰有关。
对传统文化的信奉带来了许多好的特性——勤奋、忠诚和奉献精神,但也有许多不好的特性——保守、顽固、嫉妒、无目标感。特性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标签,摘下它,可能很容易,比如勤奋;也可能很难,比如某些。
村口那条通向远方的路,就是希望之路。如果你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就努力读书,从那条路走出去。但是那条路到底通向何方,其实是很迷茫的。没人指路,更没人带路。因此,出去了,也可能迷路。
乡下人的价值观,会随着他们的脚步也广为传播,福祸未知。
还记得22年前,我揣着入学通知书——为了不给母校丢脸,暂隐其名——凌晨三点到学校报到,一位很漂亮的学姐——拜托哪位校友告诉我她的名字——帮我打完300块钱的住宿费欠条后,很关切的问我:你的行李箱呢?一个高考之前从未到过县城的乡里孩子,在出门远行时,哪里有什么行李箱?有的只是一个手一松就会自动卷口的蛇皮袋。
毕业的时候,一位很著名的法学家通过班长找到我。经过一番交谈,确定论文是我自己写的之后,他问我是否想读研究生。我说,我爸爸还盼着我早点工作,赶快还掉家里欠的那笔账呢。
文化价值观的改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时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当初你在某种信念的支配下,摆脱困境。而今在某种困境之中,需要改变信念。乡里和城里,玩的是不同套路。
即便是成功逃离乡下,乡里人也难以融入城市,更别说上层社会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即便成功地实现了向上流动,实现了梦想。但上坡的路永远不平坦,身后的那个世界总有办法把你拉回去。所以,有时候,又没得选择。
5
融入都市和上层社会过程,固然是条积极上进的路。换个角度来看,也是可能是一个逃离甚至“背叛”底层的过程。
你对父亲开始有了英雄迟暮的感觉。那个曾经无比美味的小餐馆,现在再去,你会觉得档次低、太脏了。多少人在通过努力打拼获得了社会地位和资本之后,不是扶持而是打压后来人,有意或是无意。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知道命题人是不是出身乡下,也无法揣测教育当局的立场。但结果而言,60分的作文题目,可能会影响很大,很大。作文题材是一个问题,作文的立意和视野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想起十八年前的一桩往事。
那时候的我刚刚大学毕业。本来包分配的工作,经过面试笔试(据说都是第一)之后,仍然悬而未决。其中缘由,大家都懂得。我一气之下,来到省城流浪,寄住在表哥家。然后,到处去投简历,到处求“收容包养”,结果很不如意。表哥提醒我,留意一下晨报上的招聘启事。果然有收获。转乘两趟公交车,再换中巴车,我来到河西一所民办学校。试讲不到20分钟,台下的一位年轻帅哥说,这水平足够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教书生涯。那时学校很偏,没有到汽车西站的公交车,只有望城到长沙的过路中巴车。教学工作量很大,每周20多节课,有时候周六还要上课。工资不高,每月底薪700——用现在的话说,月薪70000多一点(700.00)。那时候,人很开心,觉得可以自力更生了。那时候,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周末进城一日游,去定王台书市买书,其实主要是看书。
有一天。我逛完书市,拎着两本书,上了回西站的公交车。车上人多,没座。身材矮小的我,只好伸手勉强去够车厢中间的吊环,好稳住重心。手中的袋子在空中晃荡。不知怎么回事,只见旁边无袖碎花裙的女孩扭过头来,开口就骂:你发宝吧,碰我干嘛,耍流氓!我一怔,顿时满脸通红,一下子没回过神来。满车厢的人都盯着我。半晌,我才反应过来:“对不起,是不是袋子碰到你手上了?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看你这样子就是乡里鳖,宝里宝气!”接着,就是一通难听的、骂人的长沙话。
我觉得理亏,又听不懂长沙话。只好傻傻地愣在那里,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算了啦,够了够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旁边有人开始劝她。
她还在喋喋不休。我还在接受审判。
幸好,下一站到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回了她一句:“别看不起乡下人。就这德性,你就是脱光了衣服,我都不得看你一眼!”
我赶紧溜下了公交车。幸好她没追下来!
当时的我觉得好解气!总算还了个礼。我介意流氓的身份,更在意乡巴佬的身份。今天想来,有点悔意。其实,我当时的言语,就是坐实了我乡下人的身份,虽然我自认为不是流氓。
其实,人类从树林里走出来又有多久呢?如今的城市,几十年前也是乡野。何况,我们的出身也不低了。族谱里记得清清楚楚,俺们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刘邦同志也算是亲戚呢。
所谓社会“进步”的运动,其实是一个乡下人进城的过程。曾经的那片土地,在有些人眼里,是令人向往的仙乡;在有些人眼里,是回不去了故乡;而在有些人眼里,则是不放在眼里的他乡。
6
正视“掠夺性”生存和彼此竞争的现实,也是一种观察真相的姿态,也是社会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时候,不能奢望制度正义给你带来什么实在的好处,即便有,你也只是在食物链的末端。尽管有人在呼吁教育的公平,但我们绝不奢望教育能公平到什么程度。社会的变迁是逐渐的,不是泥石流,而是水土流失。因此,唯一能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努力,虽然未必能够成功。自助者,天或助之,这是乡村这本书里隐藏的唯一生活智慧。
何况,贵族的养成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光是体面的言谈举止,就是一辈子的习惯养成。脱口而出的标准伦敦音,也不完全是娘胎带出来——我们学了十多年英语,日常交流都成问题。我们其实更需要担心的是,高富帅的贵族们比我们更努力。
在教育问题上,我所希望的是:在孩子们年轻的时候,尽量别让他们丧失希望。否则,父母的余生——乃至家族世世代代——都被用来填补过错或者遗憾。教育所能带来的,不仅是断文识字,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生活的价值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希望和勇气。
制度的最高价值,不是它本身正义与否,而是它居然存在。所以,我们不必过度纠结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如果可能,那就指望有所改进吧。毕竟我们当中的大多数生活在挣扎之中。但我们将就着过,努力工作,憧憬着更好的生活。乡下人的悲歌,不只属于乡下人。
对普通人而言,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与其说是为了出人头地,进入上层社会,不如说是避免掉到底层社会。因为,简单的只是头脑,不简单的才是生活与社会,残酷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