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美食推荐文)
在华夏西北漫漫黄沙中,在黄土高原的孕育下,缺水的甘肃,宁夏出了一批又一批性情淳朴,大方热情的孩子。与山为伴,打井取水的日子还没走远,高楼一座座就已矗立,像东边儿那样,颇具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在悄然出现,不少孩子为了求学,亦或是展开眼界,离开了黄土地,可是乡的滋味儿,却总是萦绕心头,一年的风雨奔波之劳,几载的思乡愁苦之累,都会融化在那一碗佳节桌上的羊肉臊子面中。
西北人是大方的,做面也是一样,与陕西的岐山臊子面不同,没有酸溜溜的过分醋香,取而代之的是羊肉的香味儿。这味儿可以记住很久,像一根绳子,一头儿拴在家门,另一头儿挂在心上。
盐池的羊肉味道极佳,肉质细腻,膻味儿几乎没有。做臊子要采用肥瘦相间的肉,切成大块儿。大方的西北人一次要做一锅,一家人团在一起,够吃好久。臊子放凉黏在一起,橘红色的肉疙瘩光是在盆子里就已经诱人了,等到吃的时候,臊子打底汤,肉臊子连着油的气味儿一下子钻到肺叶底部,加上水,一圈一圈的肉味儿,从水里扩散到整个家,附上西红柿,蒜薹或是豆角,慢慢搅拌,最后还要加入四四方方的老豆腐,这才打好臊子汤。
面不能太细,手工面饱含长辈的深情,煮好面,一马勺舀出来刚打好的臊子汤淋到面上,此时其他都可置之度外了,当然还要撒上一把香菜末,肉香,香菜特殊的香味儿,窜得很!
喉头已经忍不住滚动,一筷头夹起一咕噜面,带着汤,一口呼噜全下肚里,再吃着臊子,可能肉没那么鲜,但是就像红汤一样,是爱的味道。吃完一碗往往不够,一气儿吃他两碗,一年的劳苦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