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有规则可循的,也就是所谓的沟通模式,模式是前人智慧的总结,可以让我们多一点成功沟通,少一点失败沟通。
沟通模式
背景:
沟通时搞清楚对方的背景是很重要的,同时清楚自己的意图也是很重要的。带着指责的意图与没有带着指责的意图,其沟通结果是不同的。
对于鲜花摆成的舞台有些人会很喜欢,因为他很美。有些人则会很不喜欢,因为他觉得那样很像是一座灵堂。那都是因为个人的解读不同,而觧读的不同则跟背景有关。
比较远的背景有经历、过往的价值观、信念等等。比较近的背景则有现在的情绪与环境。比如说环境嘈杂就会影响到我的讯息接收。比如说现在我有情绪,就不容易停听进别人的意见。
感观知觉:
藉由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刺激,收集客观具体的事实,以作为了解与判断事实的依据。
解读:
常用的语句有:「我觉得你是……,我的判断是……,我的猜测是……,我认为……,我的看法是……。」
对同一个讯息理解不同就会产生误解,因此解读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
解读就只是我对于我自己感官知觉的解读,无关于对错。感觉是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自己的解读,跟任何人无关。
因此在沟通的时候,要说我的感觉是怎么样,而不是说你让我有什么样的感觉。不要说你让我怎样,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感受:
正面的感受有:热的、敞开的、靠近的、舒服的、温暖的。
负面的感受有:冷的、收缩的、离开的、不舒服的、冰冷的。
假设有人拿着一把刀子进来,如果你是觉得他是恶意的,你就会感到紧张与害怕。如果刚好有人过生日,你认为他是拿来切蛋糕的,你就会觉得很正常。这一切都是你的解读,也都是你自己编出来的故事。
「我感觉你…」这是一种判断,是一种解读,而不是一种感受。
所谓的「用心沟通」,就是因为心与感受有关,要说出感受来,才能够真正的用心沟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够与对方建立连接感。
没有能量的传达,只能有能量的共鸣。不与对方的负面解读产生共鸣,对方的负面解读就上不了我的身,就无法传递到我的身上,所以我也就不起负面的感受。
我的背景会影响到我的解读,而我的解读则会决定我的情绪。
核对:
没有经过核对的沟通就是一种独白。也许两个人讲了很多的话,但是没有经过核对的这个过程,所以也只能算是两个人的独白而已。
核对是我把我的背景故事呈现出来,并说明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我做出了怎么样的解读。同时也要听听看你的背景故事是如何?以及你在你的背景环境之下,做出来的解读又是如何?
你同意我编的故事吗?你同意我说的吗?同意与否,无关对错,只是同意或者是不同意。核对没有对错,只有好奇心。核对譲彼此搭起桥梁,连通了起来。
沟通是了解对方背景故事的一个过程,沟通也是了解对方世界的一个过程。没有谁对或者是谁错,就只是单纯的了解而已。
意图:
意图与你的解读有关。意图是我想怎样、不想怎么样,以及接下来想要什么。
意图,是找出共同的利益点,也就是希望你我都能够更好。意图是想要帮助你,而不是找你的麻烦。想知道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了解你的世界。同时想要让你知道:我是在乎你的、关心你的,所以才会在这里跟你沟通。
当对方不在沟通的状态时,那么就暂时先终止此次的沟通。此时的状态是暂停沟通而不是拒绝沟通。以呼吸平稳情绪,并使自己具备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反应弹性)。
此次沟通结束前的意图,就成为下次沟通的背景。
行动:
行动是实际的行为,是做出来的。意图与行动有时相同,有时却是不相同。
沟通的结果如果没有采取行动,那么这次的沟通还不算完整。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出具体的结果。
邀请:
「我有一个状况想和你沟通一下,现在方便吗?」
很多冲突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把自己贬低了。因此透过尊重的邀请,让对方没有被攻击或被贬抑的感觉,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好的沟通环境,进而完成一个良好的沟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