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大学春季班通知报名,看到通知还是忍不住点开看了看,还是有那么一闪的冲动,很快就消失了。我知道老年大学的这些兴趣班,我都不是真的有兴趣。前几天小区邻居还约我去报附近社区的象棋班,我还是婉拒了,我知道我不喜欢也不想费这脑子,不是这块料。她跟我同年,刚退休,啥事没有,社区所有的活动能参加她都参加。
师姐去年刚退休,上次回家时给我打电话,让我做做攻略,她想来江南深度深,为难我呀。她说还找不到退休的节奏,去上了几个月的声乐课,上得挺有压力,现在又报了一个唱歌的课,想着只是唱唱歌会简单点。反正我是都试过了,都不是这块料,我也没能坚持,都是标准的浅尝辄止。
现在退休如果不用带孙子不用照顾老人,上老年大学好像成了潮流,还有一个选项是出门旅行。这些都真挺好的,自己能喜欢就更好了。我在尝试了之后,对我都不合适。师姐和那个邻居都问我在家干啥,好像我啥也没干,但也没觉得非得干点啥,师姐说你就每天看看书呀,看看书还不够吗?昨天出去逛公园,还一眼书都没看顾上看呢。
昨天跟苹姐聊天,还有和瓶子聊天,上次回家跟一个还没退休的朋友聊,她们都认为老年大学那些课,自己并不适合,没有那些课,自己想干的事就挺多了。
估计一直只忙碌工作的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无所适从,一直有自己小爱好的,退休后就会适应得多。
发出这一堆废话感慨,是因为刚看到卡巴金在《多舛的生命》里关于压力的一章里写到:
用忙碌填充时间是另一种自我毁灭的回避行为。不去面对问题,而是疯狂地东跑西颠做好事,直到生活充满承诺和义务,实在无法留出空闲给自己。看似忙忙碌碌,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过度活跃有时就是为了在感到生命正在流逝的瞬间,获得一种掌控感和生活更深的意义。这样做实际上适得其反,因为错失了休息、反思和以“无为”来解决问题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娃爹看着我手上的书(《多舛的生命》有500多页),问我:“你看完这么多了?”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娃爹说你看这么多书有啥用。 我高兴呀,看了让我开心呀,哈哈。我跟娃说了,娃说当然有用了,能对我疏导。
无为中有为。
自己非常不擅长讲道理,表达不出来自己想说的,又想说说,那就试试。“我发现,你很擅长尝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