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心理学之前,我都未曾想过,我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之前找工作,挑来挑去几个月,始终找不到满意的。不是觉得路程太远,就是公司看上去前景不行,或是面试感觉不好。后来某一天,当我又在考虑一份猎头推来的工作时,突然意识到,我似乎一直在想尽办法找理由去拒绝。
我才发现,并不是真的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是我潜意识里害怕去改变。我害怕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更害怕遇到第一份工作那样压抑的氛围。所以,我才能每次都找到正当的理由去拒绝新的工作机会。
是我自己阻止了我去接受机会,即使我那时每天都在苦恼工作好难找。
于是,我做出了改变。首先,接受自己懦弱的事实。其次,相信有好的机会。第一份工作遇到不好的人,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应该拿出勇气去相信新的机会。
当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面对新的工作机会时,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和HR沟通的语气也更积极了。
人的行为和想法始终是一致的。当我们改变了想法,行为就会改变,包括我们面对过去所受的伤害。
这就是阿德勒不同于弗洛伊德原因论的观点。他认为,现在和过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我们对回忆赋予新的解释。在阿德勒看来,人都可以改变,主要看你想不想。
从小在父母感情不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己结婚的意愿也很低。这通常会被认为是原生家庭影响导致的。但阿德勒却认为,恰恰是因为孩子不想结婚,所以才总拿父母感情不好当理由,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
太荒谬了是不是?既然因为无法获得婚姻而不快乐,那怎么还会自己拒绝结婚呢?
答案是:逃避责任。因为他认为,他在婚姻上的不幸,都是父母造成的。如果不是父母,他就会相信婚姻,并且获得婚姻的幸福。但这并不是必然的。他的婚姻是他的人生课题,如何面对和处理,是需要他自己去寻找的答案。
你看,这是不是无意中自找了烦恼?因为深深受着过去的影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不快乐。
阿德勒认为,现在和过去没有关系,现在和未来也没有关系。我们时常不快乐,不仅是受制于过去的影响,也受制于未来的影响。
世俗推崇:人生就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但这是理想,不是现实。现实是,人生不是一个线性的故事,会顺着既定的轨道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所以当我们设定了目标和轨道,但又偏离了轨道时,我们就会不快乐。
想着读了好大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想着努力工作,就可以赚很多钱。想着赚了很多钱,就可以尽情享乐。当这些想法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就会非常不快乐。此时,如果还和别人比较,心里的不平衡感逐渐强烈,就愈发地不快乐了。
如果去登山,目标就是登上山顶,那么不登上去就会不快乐。可如果我们专注于登山时走的每一步,看到的每一个风景,那么只要登山了,我们就能快乐。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因为过于执着达到未来的某个点,所以失去了发现过程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要寄希望于有位哲人可以告诉你答案。
人生的意义是每个人自己赋予的。我们的人生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个瞬间的点。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会怎样,没有人能提前预知。所以,活在当下,就是不再自寻烦恼。
执着于过去和未来,只会让自己现在过得不好。如果现在过得不好,未来就不可能是好的。
承接上一篇文章探讨的话题,关于年轻人的“躺平”。这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心理。走不出过去不好的经历,也不相信未来有好的可能。当然,我觉得“躺平”还可以有另一种积极的解释。
“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干,破罐子破摔。而是不再去追求世俗追捧的功成名就。“躺平”即是一场静默的自由宣言。
没错,自由是通向幸福的第一步。有钱不一定幸福,但自由一定会幸福。不被任何捆绑,只活在当下,一定是幸福的。因为走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我们依靠制定目标、达成目标的原则去生活,这才是最大的谎言。就像企业会创造一个故事,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为了故事去工作。我们过于吹捧理想的神话,把幸福的标准抬得太高。
其实幸福很简单。当我们感到自己有价值时,便是幸福。无关世俗的标准是什么,拥有自己赋予人生意义的自由,就是幸福。而要做到这一点,更需要改变的勇气。
这就是为什么,道理懂了这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拿出勇气去改变,就已经难住大部分的人了。
现在是2021年最后的一个零点,我也不知道写了文章会有多少人看,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每次思考、每次敲字,都是在构建自我。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我来说是经历着、感受着、思考着。不被过去阻碍,也不为未来焦虑。此时此刻,我做我想做的。
2022年,活在当下吧!
PS:以上观点启发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对阿德勒的观点以及对个体心理学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