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摘录《遇见未知的自己》第26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昨天我们谈到逃避我们自己以及其它问题的策略,其实还有一种策略,叫做‥‥」老师在白板上写下了「投射」两个字。
「什么是投射呢?比方说,我从小就被教导我应该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也自认为我很聪明,所以我压抑、否认了自己不聪明的地方。于是,我看到不聪明的人的时候,他提醒了我内在不想面对的部分,所以我特别讨厌不聪明的人,对他们没有耐心。」
老师停下来,看看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当你对某一類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待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说着,老师把手比成一个手枪的姿势,对着一个学生,然后说:「你看,当我手指着你批评的时候,有几根手指对着我自己?」
很明显的,一根手指对着对方,三根对着自己。然后老师说:「我的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老师这时转过头来,看着一直没有发言的若菱,邀请她分享她的回家功课。
若菱有一点害羞地低头看自己写的东西,然后老老实实地念道:「谁让你感到愤怒、挫折、迷惑,为什么?谁激怒了你?你不喜欢他们什么地方?」
若菱停顿了一下,更不好意思地小声念道:「我对志明感到愤怒,因为他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我‥‥」
「志明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你?」老师重复若菱的话。
「嗯,是真的。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很少关怀我。」若菱回答。
「志明很自我中心,这是真的吗?他每时每刻都是这样的吗?他的每个朋友,周围的亲人都觉得他是这个样子吗?」「他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妳,」「从来没有,真正的,」老师加重语气,「这是真的吗?」
若菱说:「嗯,大部分的时间是真的。」
同学都笑了,若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老师又问:「当你有这样想法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人?」
「当你抱持这样的想法--『志明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的时候,你看到他,或是想到他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嗯,不太舒服‥‥」若菱保守地描述。
「是喜悦和平还是紧张压力?」老师追问。
「紧张压力!」若菱不假思索地回道。
「好,你想想,今天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你的脑袋中,你看到志明,或是和他相处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样?」
「好多了,比较平静。」若菱想象了一下,然后老实地回答。
「好,我现在请你把这个句子反转过来,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志明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若菱机械式地念出来。
「好,我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这句话,看看它的真实性和原来那句话比较起来如何?」
若菱闭上眼睛,照老师的话默念这个反转了的句子,她觉得很滑稽,不过好像后来这一句的真实性真的并不亚于原来那句。
老师没有乘胜追击,只是继续要求若菱:「把志明改成你,你改成若菱,把你写的句子再念一遍。」
若菱照着念了:「若菱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志明!」
「这句话的真实性怎么样?」
若菱闭目沉思,其实是在逃避困窘。她心里有点心虚,因为她知道她对志明的关心也是从她自己的观点而发的,很可能志明对她也会有同样的抱怨。
「这个回家功课真是个陷阱!」若菱觉得上钩了,可是也不得不佩服它设计之巧妙!原来我们对别人的指控,真的是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
Step2:理解
我们对人的交流其实都是一种自己思想的转念和投射,就像书中的例子:若菱说老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的如此,或者说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呢?我们在给对方建议时,是站在他是我,我会怎么做;还是站在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的立场呢。外边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Step3:应用
我以前在生活中真的算的上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老公对我和我的爸妈都很好了,每年逢年过节或者过生日的时候总会给我们小小的惊喜,但我总是觉得他不够关心我,不够体谅我。看了这本书后,真的是像自己在照镜子。反观自己,从来没有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都只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也没有给他买过生日礼物,这点做的太不好了。以后遇到问题时,应该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事情,转念想想他们的感受,希望自己能在改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