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广东春暖花开,绿意盎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走进当地的荔枝种植园、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考察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总书记特别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柏桥村之行,为各地谋划“土特产”、推动产业振兴提供了优秀榜样,也给普宁发展青梅产业拓展了思路。
“土”是基于一方水土,发展乡土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柏桥村位于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得益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群山环抱的地理位置,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符合荔枝喜热喜湿的习性,是种植荔枝的黄金地带。柏桥村大力发展荔枝种植业,无异于将乡土资源效益最大化发挥。同样地处南亚热带的普宁,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微赤红壤土富含有机物质,为青梅的生长发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坐落在普宁南面的大南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强台风,北面的铁山挡住北风,这些天然挡风屏障,降低了强风对青梅的影响,有利于青梅的正常授花授粉。自然而然地,青梅成为普宁最有发展潜力的乡土资源。现今,要将这份乡村产业继续做强,便是要紧跟总书记此番考察调研,把握高质量发展契机,做深“土”规划,方能将发展潜力充分化为振兴动力。
“特”是基于本土风情,打造特色品牌。柏桥村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其中荔枝种植面积约6800亩,占该村总面积的87%。柏桥村荔枝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现存500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达39棵,其中1300年以上的9棵。柏桥村还是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孵化出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中国荔枝博览馆也坐落于此,名副其实地将荔枝种植业做成其最大特色名片。相较而言,普宁虽然只有700多年的青梅种植历史,但是通过充分发挥“中国青梅之乡”的资源优势,以实施农业“一村一品”为契机,深入挖掘青梅背后的梅文化,着力打造普宁梅文化旅游文化节,打响了“普宁青梅”的名号。下来,将继续做深梅旅融合文章,向外界推广梅文化及青梅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做到“人有我优”。
“产”是基于现有产业,形成规模集群。农业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古人可以“一骑红尘妃子笑”,2017年修建的包茂高速公路,让处在沿线的柏桥村搭上了产业发展的顺风车,加上冷链物流市场的磅礴发展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品尝到新鲜的荔枝,极大地打开了荔枝的消费市场。有了消费市场,产业的深化发展也成为重中之重。如今的柏桥村发展了鲜果加工、保鲜储存、冷链运输、销售保障、电商带货、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农民收入增加。近年来,普宁也积极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创建普宁青梅农业产业链,加快建设青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成立青梅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挑选、培育、种植优质高产的青梅品种,抓好种植大户的生产,重点发展青梅食品加工、物流服务等支柱产业,品牌农业发展成效突出。随着农村电商发展的如火如荼,普宁也借助数字农业的东风,在农产品电商方面频频发力,努力让“小特产”成为“大产业”,助推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
(揭阳普宁)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