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置了几天,今天我来演示如何整理《丰田思考法》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一、回顾目标
把书本放到一边,并不等于什么都不用做了,这时候可以借用这个时间回顾检视“当初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其实,读这本书是因为最近我写书评花费不少时间——一篇书评整整写了半个月。请教了朋友,她说原因很简单:这件事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但知道了原因,并不能帮我解决问题呀。
为了寻找答案,我读了几本关于写作的书籍,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而没有找到答案,要么是我没有找到知道有过相关经历的人,要么就是我没有找对书,要么就是我没有找对问题。
这个过程很类似创业老板的工作:
找人——找有相关实战经验的人;
找方向——明确了问题,相当于找对了方向;
找资源——书也是一种资源。
而具体落地行动就是:
找人——报名写作课程,加入写作社群,请教别人的经验,这是拓宽交际圈的办法;
找方向——列出写作的sop,问题点往往是哪些不知道如何拆分的步骤;
找资源——明确问题,再去找书更高效;找人推荐,前提是别人有丰富经验,知道你现阶段应该看什么书。
找人,不确定性比较大,也比较花时间,但如果找对人,问题能很快解决。找方向,可控性比较大,明确问题向别人提问,才能获得相对准确的答案,但没人指导,自己跟着书练,很容易出错,学习成本比较高。因此这两个方法我同时采用,找人就是去网络上读文章,刷课程目录,而找方向,就是读《丰田思考法》。
这几天我仔细思考后,发现这本书并不能直接解决写作问题,却能够间接给我提供思路,如何去寻找现阶段我遇到的问题,因此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为了提供寻找问题的sop。
二、整理笔记
1.浏览笔记
在整理读书笔记前,我们先花10-20min快速浏览笔记,包括划线、折页、标签等。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1)快速回顾全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内容;
2)筛选笔记:重复的笔记、觉得不那么重要的笔记都剔除出来,这可以大大减少整理笔记的工作量。
浏览的时候,就像放电影一样,快速过一遍就可以了。如果内容理解很到位,一般看一遍就能找出全书内容的主线。接下来做笔记相对容易一些。
2.梳理主线
其实梳不梳理主线,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并不需要把全书的内容做成笔记,只需要把其中对我重要的部分摘抄下来就足够了。而如果是为了写书评,就需要梳理全书内容主线了,这样方便找出整本书的要点。
3.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就是摘抄书中内容,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1)尽可能摘抄作者实操方法,也就是他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他讲的大道理;
2)摘抄的内容尽可能精简。如果内容太多,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就复述,不能的就用关键词表示,反正就一个原则:自己能看懂就行;
3)尽可能一行一条笔记。要是四五行笔记堆成一团,你也不会想看的;
4)笔记最多不要超过25行。
三、重复思考
摘抄笔记,其实是为了重读和思考——把全书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摘抄下来后,反复重读,思考如何运用到每日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做笔记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把书中内容摘抄下来就算完成整理了,但实际上理解消化知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一般掌握一个知识点,所花费的时间比例大概是这样:学习知识:掌握知识=1:9。
而对于书中的知识,我们没办法读过一次就能理解,所以只能通过反复重读增加印象,然后思考如何运用起来。
目前,我把笔记存放在有道云笔记,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每次读也就3-5min,每天读3-10次。读的时候,挑选有感觉的一条笔记,思考如何与生活和工作运用即可。
比如《丰田思考法》里提到,对于寻找问题的原因至少问5次“为什么”才能找到答案。这个方法我运用在对读书这件事的反思上:
1.为什么你能够一直坚持读书?
A:因为读完一本书,让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像在游戏里打到一个Boss,获得经验然后升级。
2.为什么读书让你成就感?
A:感觉自己又向前进一步,多学了一些知识,但最近让我迷茫,这种成就感只是假象,如果知识不运用生活和工作中,读太多并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3.为什么说成就感只是假象?
A:读了不少书,发现一个现象:读完书后很久才能看到效果,或是效果不明显。而遇到问题,想起好像读过,再去翻看,很难找到,即便真能找到,效果不大。所以我希望能把知识运用起来,而不是储存在脑子里,或是资料库里。
4.为什么你想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旅游、社交?
A:读书成本最低,而且每天都能做,最重要阿是它受自己把控,我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而不受限于其他事物。我享受这种自己掌控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自由感。
5.为什么你享受的是自由感,而不是知识给你带来的改变?
A:其实,两者都是我所喜欢的,而且他们都有联系:前者是每天都能体验到的,能支撑我每天阅读,而后者则是持续做这件事所获得的改变,像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