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主要是讲述一个贫民窟男孩可能被判为杀死他父亲的凶手,这时陪审团十二人需给出法官一个明确判断,男孩是有罪,还是无罪的故事。电影主要镜头是陪审团在讨论的过程,从开始的十一认为有罪到最后十二人都认为无罪。究竟后面的事实真相是什么,结尾并没有交代,没有人知道。重要的是陪审团的转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人不应该根据背负的罪孽而选择道路,而是应当在选择的道路上背负罪孽。
电影开始时开庭入场,陪审团有十二人,是各种职业人员。在法庭上陪审后,他们需要凭借法庭上的证词证据,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统一投票无罪或有罪,若有罪,男孩会被送上电椅受刑。
第一次投票,十一人认为有罪,只有一人认为不确定,是的,是认为不确定! 他无法在这些证据中说服自己,就把一个人送上电椅上。他说出自己的困惑,凶手的刀子折叠刀街边店里就可以买到,并不是特别专属于那个男孩。随后陪审团成员不断进行争论,投票,怀疑,提问,论证,投票,说服,投票,直到所有人都被说服,最终结论是:男孩无罪 !
刚开始的态度,大多数人都是相信证人的说辞,不相信被告人男孩的辩护。偏见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如电影里拍的一样,在学校,老师似乎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同学似乎就只会做坏事一样。正是因为男孩在贫民窟里长大的,偏见很激烈。偏见是在所难免的,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就很容易进行贴标签,对别人进行随意评价。偏见就是如此,当其中一个人在大声讲述他对于贫民窟的不是厌恶时,一个个其他人都离桌背对他,用行动表达对于偏见的反对。
从刚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面的满头大汗,争论不休,每个陪审团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态度去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生命相关,我们都应认真对待。十二个人员,在一个小房间里上演这么一部精彩的对决。合理怀疑,不盲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很多事都是由一点一点的细节构成的,追求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
对于老人与女人的证词,一一被推翻,皆是属于不成立。默默无闻,是一件悲伤的事,但那不是我们可以说谎求关注的做法。事实不是推测,猜的。心中向阳,无畏悲伤。不要让自己心中的善死去。可能只是模糊不清,也可能是看错自以为是男孩。错误来自片面,无法代表全局。
不知到底凶手是谁,这是黑白版的年代久远的片子,技术手段落后,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只有男孩无罪。男孩,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自己还差点被送上电椅受刑,愿世界善待,成为一个幸运的人。偏见与正义,终是正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