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
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
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在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把主要涉及到的人物及背景先去做一个大致的总结,接下来再针对每一个小点进行细致解读。我们以母子作为划分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凡凡的奶奶和爸爸。这对母子的整体态势呈现的是母强子弱,奶奶在文中有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强势,而相对应的是爸爸的不作为。而第二组就是主角凡凡的妈妈和凡凡。我们不难看出,凡凡的妈妈具备和奶奶一样的特点,与爸爸争吵与奶奶不断出现摩擦,而凡凡作为一个出气筒,自然沦为了弱势的一方。在有这样的背景和人物的简单概括下,我们再来逐条分析凡凡这些看起来很不乖的表现。
1 孩子在0-1岁的三无时期,赖以生存的就是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全部的爱,同时在这一阶段亦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阶段。而凡凡自从出生之时,父母就争吵不断,而且妈妈又经常将不要你了,要离婚这样的气话挂在嘴边,孩子的信任感缺失,因此也就缺乏安全感。在尚未到五岁这个年龄段,也正是俄狄浦斯期,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本就在这个阶段很明显,而凡凡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更是会表现得超常一些。
2 关注是孩子的全部。孩子需要不断的关注显示自己重要性。孩子的道德标准尚未形成,他没有区分好坏的能力。在他看来,只要是能成功吸引母亲的注意,引起她的全部关注,那这样的方法就是可行的。
3 凡凡才5虚岁,尚处于前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张惩罚,即用暴力解决问题。在发生事情的时候,这阶段的儿童不考虑因果联系只关注结果如何。因此凡凡并不是屡教不改,而是这个阶段还没有过渡。而母亲的行为其实变相印证了惩罚是正确的,由于每次母亲都是严厉批评甚至动手去教育凡凡,凡凡作为尚处在高度模仿期的孩子,会认为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有且仅有一种解决方式,因为他并没有接触过除暴力以外的温和的解决方式。
4 儿童在2-3岁的括约肌才能发展完全。虽然文中没有提到凡凡在训练如厕的时候是怎样的,从母亲对待凡凡随地大小便或是崩溃或是打一顿的态度不难推断,在训练如厕的时候母亲也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孩子由于无法完全控制括约肌的时候偶尔造成的尿裤子,极大可能是进行呵斥。导致孩子在这个阶段过渡失败,引发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总是会强迫性重复这个阶段。肛欲期没有过好的凡凡,在主动对内疚这个阶段的时候,越是想要做好也会越陷入一个反复的循环。
孩子是父母的镜像。孩子长大以后每一个性格的缺陷其实都是原生家庭的原罪。在每一个成长的阶段,如果过渡失败,都会遗留下问题在日后进行大爆发。凡凡的问题需要父母以科学的方法去对待理解,才有可能减少孩子的创伤重新过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