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笔记法与思维模型

如何更好的转化隐性知识为思维模型?

【书籍】《好好思考》 成甲

【片段】“五星笔记法”挖掘隐性知识

【R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笔记才能更好地转化隐性知识为思维模型呢?

“五星笔记法”,用笔记挖掘隐性知识!

过去很多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人人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做过不少笔记,但是除了事后查阅方便一些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在思考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一次演讲或一篇文章的底层逻辑时,我突然发现,过去我做笔记的方法效率很低的原因是有一个误区:我以为做笔记就要记下重点的句子和观点,以便提醒自己,强化记忆。然而,这根本不是做笔记的核心,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改进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换言之,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知识,而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善你思考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做笔记方法:五星笔记法。

五星笔记法

所谓“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我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五个问题回答完,笔记才算做完了。

这个方法背后的核心原理是,别人说出来的东西,你就算记下来,也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I】

1、 什么是“五星笔记法”?

“五星笔记法”是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总结的一套高效记笔记的方法,在听讲座、记会议纪要或者听课等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五个问题,挖掘隐性知识背后的思维模型,并关联实践落地。

2、 “五星笔记法”有什么价值?

“五星笔记法”可以用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让我们快速理解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讲座背后的底层逻辑;二是指导我们总结提炼分享者的思维模型,让隐性思维结构化模型化;三是让我们关联经验和具体未来行动,学以致用。

3、 如何使用“五星笔记法”?

以一场讲座为例,采用以下五步让“五星笔记法”落地:

1)预判核心内容。主要指分享者主题、目的。提前预判主题或者目的,会让我们迅速建立与分享者同频,并建立起基本的背景知识。

2)记录讲解逻辑。帮助我们从分享者的分享内容跳出来,从密密麻麻记录分享者讲了什么跳出来,以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视角,评判分享者采用的是归纳还是演绎的大逻辑,在讲解的时候是否存在逻辑谬误。

3)记下疑问和启发。批判的听分享者的内容,是否存在疑问;记录灵光乍现的启发,这些启发有可能关联了其它的经验和思维模型,事后回顾会很有好处。

4)提炼思维模型。很多时候分享者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方法论或者模型,有的时候讲的是一个故事,有的时候就是一段普通的话,我们要学会提炼出方法论和模型,并将方法论和模型尽可能的关联自己过去的经验。

5)变成具体行动。设想提炼出来的思维模型或者方法论可能会用到的场景,记录下来,设置具体的行动目标,并给出完成日期。

【A】

A1-反思过去的经验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大学听作家余华讲座的经历。《活着》的作者余华来重大做讲座,大师开讲,内心激动且澎湃。我拿着小本子,将余华老师讲座上讲的每一句金句都工工整整的记录在小本子上,当时感觉特别有道理和收获。讲座完毕,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记不住任何余华讲的金句了,只记得会议厅爆满,座无虚席,但是我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计划将“五星笔记法”应用到未来混沌大学的听课中。我买了2019年混沌商学院的会员,每周都会听一节视频课。以前听课都是记重点和启示,如果分享嘉宾有讲具体的模型,就记下来,如果没有,是没有深入挖掘的。

    下周再听混沌的课程,我会用“五星笔记法”做笔记,将笔记本分成五个区域。首先,在笔记本的最上面记录本次讲座的主体或者目的;其次,在笔记本的上方记录作者讲的逻辑,是用的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演绎法的三段论是什么,论据和论点是什么;再次,在笔记本的最左边,记录下一些让我受启发的点和关键词;再次,我会在笔记本的正中央总结提炼作者分享的方法论模型;最后,在笔记本的最下面,我会留出一段空白,撰写A1和A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