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为了达到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质量重复进行PDCA」的过程。
当今的企业中制造东西逐渐地变为将其分为许多步骤来进行,为此有人认为不管以后的工序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所定的工作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只要做好自己的作业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这种想法来工作的话会成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举一个 「出版书」的例子来说明吧。此时,如果在①写稿时不注意印刷范围写的满满的时候,在②印刷工序时文章会被分割印刷。从②印刷工序移动到③打孔工序是如果有印刷部位的错位又会怎么样呢,会造成在④装订工序时不能顺利装订的现象。结果只能将一本零落不堪的书交给顾客。并且,会出现「次品是临近工序的责任」的想法,造成临近工序之间的关系的恶化。
这样看来,自己的工序中的错误会给下一道工序带来麻烦,最终是给顾客带来麻烦。
所以,重要的是抱着「不生产下一道工序不能满足的次品。下一道工序是顾客」的想法进行工作。
例如,在打孔工序时想到「自己的工作不单单是打孔。这以后用自己所打的孔还要进行装订工序。所以,打孔工序是不使书变的难看的工作」。这样实行以后,可得到下一道工序的欢迎,提高工作效率,最终结果是生产出高质量的书。企业以上述的「
下一道工序是顾客」的思想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那么,虽然在自己担任的工序中保证不出次品,但如果从前一道工序流来次品的话还是制造不出好质量的产品。例如在写稿工序中,如果忘记写上作者的名字,而且在全部装订完毕以后才发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或对3千册的书重新写入(如果是作者的署名反而可提高书的价值),或从零开始重新生产。
如果将制作东西比喻为河流,重要的是从工作的源流(上流)开始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要进行提高质量的活动。这叫源流管理。也就是说,为了达到能使顾客满足的产品质量,单是一个部门的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必要整个企业,全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进行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这样的活动叫TQC(Total Quality Cont r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