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篇文章,不仅仅用来看和读。能配合视觉和动觉,使铅字让人听进去,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
3.使文字听觉化。前面说过,生活中呈现的任何东西,都与人的各种神经性反应,即视觉、动觉等有关。如何让铅字的文字听觉化,可以这样写。
如,我听见北风怒号。这是最寻常的写法。用“听”表达,仅仅动用了一下耳神经,这是生理性的本能反应。,言下之意,谁都会。它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听觉运用。
又如,草丛中窸窸窣窣,好像有贼出没。虽然没有直接用听,但“窸窸窣窣”的动感,就是听出来的,只不过,这个词是一个拟声词,这比纯粹的生理反应更进一步,动用了文字模拟功能。它是较高层次的听觉衍生。
还有,将二者放在同一语境下进行比照,互相衬托、彰显。陆游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这样描写,“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听,风吹雨打。铁马冰河看似为一种奔赴战场杀敌的英勇画面,但无不让人听到马蹄声紧,骏马驰骋杀场、震耳欲聋的声响。视觉能衬托出听觉的妙处就在于,作者选择马这个好动的物象,让前面的“风吹雨”将马进一步带动起来,共同强化听的感觉。这是更高层次的听觉表达。
选择哪种,在于要用的场合,还有听众对象。无论用哪种,都要以合适,有效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