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蔸子火。

正月初九,阴天。

春寒陡峭,是这几天的真实写照。坐在窗明几净的家里,烤着电炉子,开着空调,嗑着瓜子,看着闲书,生出一些怀旧的情绪。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冬天,家家户户厨房都有火塘,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火,火塘就是在地下挖个坑,呈四方型,用青砖镶嵌四周,中间倒进火灰。把树蔸子错落交叉的架好,再放几根干劈柴,然后拿一把松毛划一根火柴点燃,随着一股青烟的腾起,松毛劈劈啪啪燃烧起来,那特有的香气和那炸出的火星,感觉特别地美妙。

一股股青烟往房顶上窜,从瓦缝里,从屋檐口钻出去,缭缭绕绕升到空中,火势越来越旺,烟雾在房顶上升腾,屋里暖和起来了。

这样的火塘上,必须有铁的大吊罐,屋脊梁上栓一根大粗麻绳,麻绳上栓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棍,大吊罐就挂在钩子上,吊在火塘上,冬天的早晨在火塘上煮一吊罐花豆豆稀饭就是一家人的早饭。

就着腌菜,两碗稀饭下肚,早饭后,坐在火塘边烤着火,用火钳捣鼓火玩或在火灰里埋两个红薯,等红薯的香气四溢时,翻出来,急急的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掰开,红瓤馋的口水直流。

常言说,火主火主,有火是个主。火一烧,自有邻居来。

各家各户吃完早饭,忙完家务,开始串门了。一会儿,湾子里的二大娘,三婶子,大嫂、二妹、五哥,八叔的都来了,聚集一圈,东家长,西家短的拉拉家常,说说闲话,抬抬杠,造造谣,其乐融融。

到了中午,就着火塘的烈火,放上吊罐,闷一锅干饭,干饭香了,将吊罐取下放在火塘边温着,然后在火塘上放一个“三脚猫”(一个铁圆圈下面焊三个脚支撑的铁架子),大铁锅架在三脚猫上,用切成片的肥肉打个锅底,将肥肉炼出油后,倒上开水,将白菜、豆腐、粉条、丸子放进出,这种大杂烩,百吃不厌,那特有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腌菜稀饭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那年代虽苦尤乐,那时的场景,时时忆起。

最想那一塘蔸子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长江、淮河流贯境内,将该省分成面积大致相当的三部分。淮北地区属暖温带,淮南地区(又称皖中)、江...
    中外美食文化阅读 1,580评论 0 1
  • 进入环境 重拾信心 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 别人背后说你 无非就是嫉妒心 对待小人,你进,他退 你开心,她就难过 对别...
    张铭小铄阅读 241评论 0 0
  • 心静的第三天,感觉不错。去除了大多紧张和混乱的感觉。内心平静是健康生活的保障。 从今天开始,要规律生活。改变不只是...
    谁知道123阅读 380评论 0 0
  • 秋意渐起触凉风,叶落知秋叹人生。 半夜打坐直发愣,梦里惊觉又一生。
    笨拙的燕子阅读 20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