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罗辑思维》,里面讲到产品分两种,一种是给人带来愉悦感,另外一种是给人带来恐惧感。前一种产品属于人的心理边界内的,比如美食、游戏等;后一种产品是让人感到自身的不足,产生恐惧,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心理边界,比如教育。
生产边界内的产品总是有极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产生愉悦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就好象美食,人的嘴是会越吃越挑剔的,到后来就很难满足它了。而边界外的产品是无限的,只要有不知道的,就会让人产生恐慌、好奇,想不断地去探索。
这条心理边界,分开的何止是产品,更是把人都分成了两种。边界内是心理舒适区,干什么都得心应手。而边界外则是陌生的世界,没有好奇心和知难而上的心态,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踏进去的。
边界内的舒适区就不多说了,那属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的区域,我们只说边界外的。
好奇心谁都有,只是强弱不同而已。好奇心弱的人是那种比较容易满足现状的人,对于陌生的世界,万不得已也没兴趣知道。好奇心强的人就不同了,只要是自己不知道,都想去试试,还兴奋无比。
光有好奇心是很难突破心理边界的,否则岂不是那些天生好奇心重的人成功的概率就很高?毕竟好奇心只是一时冲动而已,很难维持到出成绩的那一天。
要在边界外有所成绩,持之以恒,知难而上才是王道。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前面的题,主要考基础知识和考生的细心程度。要和大部分人拉开差距,关键看最后几题的完成情况。难题是筛选学生的高效工具。是做一个七平八稳,把考试大纲里的题都搞懂做对,充其量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一个拔尖生,非得在难题上下功夫,搞定那些大部分学生搞不定的题。
对付困难有一个诀窍(其实是个笨办法),就是不断地、长期地、不懈怠地尝试。这有点像爬山,如果沿着直线往上爬,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去的。但是,如果有一条缓缓向上的环山公路就不同了,只要身体别太差,没有多少人爬不上去的,需要的只是耐心和毅力,甚至连技巧都不需要。
但反过来说,把一件本来需要很多技巧(甚至天赋)的事情,转换成需要耐心和毅力就能搞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技巧。所谓笨鸟先飞,最后达到的成就也不小。
耐心和毅力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可没那么轻松。都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时间面前,大部分人都是懦夫。知难而上,即使不需要技巧、不需要天赋,这事儿还是很难。
回到之前说的,难,才是区分人的工具。克服了困难,才是人上人。
爬山,如果不断地抬头看离山顶还有多远,容易让人放弃。如果不时的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已经爬了那么多,哪还有理由不继续爬上去的?每跨出一步就是离山顶更进一步,只要不断迈腿,总有到山顶的一刻。
李笑来说,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只要做,持续地做,就是能把事做好。
难——已经被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