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则(下)

七、三因制宜,三因即因时因地因人。

因时主要指四季更替和昼夜变化,如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大意是说应避免使用与季节属性相同性味的药物,如春夏时节,人体阳气旺盛,肌肤腠理疏松开泄,当外感风寒时,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发汗太过,损伤气阴;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内敛,肌肤腠理致密,当外感风寒时,只要不是大热之证,应慎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阳气。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有这样一段话,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旦慧:早晨病情好转。昼安:白天病情稳定。夕加:傍晚病情加重。夜甚:夜里发病最为严重。

因地制宜容易理解,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情况都不尽相同,于此相关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

三因中最重要的是因人制宜。年龄不同,则生理功能、正气强弱、疾病传变的特点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老年人应以补虚为主,以免损伤正气,而青少年正气旺盛,可以祛邪为主;与男性不同,女性有经、带、胎、产等因素,诊疗时必须加以考虑;即使同一年龄段,性别相同,各人的体质差别也很大。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篇将人不为五态,即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平和之人。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阴血重浊,卫气涩滞,阴阳不和,筋缓皮厚,如果不用急泻针法,病就不能除去。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胃小而肠大,六腑功能不调,足阳明脉气偏小,而手太阳经脉气偏大。对少阴之人一定要审慎调治,因为这种人的气血都容易亏脱。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对这种人也必须谨慎调治,不可耗伤其阴,只可泻其阳。阴大脱的,易得狂症;阴阳都脱的,会导致突然死亡,或昏厥不省人事。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脉小而络脉大,血脉在内而气络在外,治疗时应充实阴经而泻其阳络。但如果过分地单泻其阳络,会使阳气迅速耗脱,以致中气严重不足,病就难以痊愈了。

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谐,血脉顺调。治疗时应当诊视其阴阳变化,邪正盛衰,察其容色、情态正常与否,审察哪一方面有余,哪一方面不足,邪盛就用泻法,正虚就用补法,如果不盛不虚,就取治病症所在的本经。

以上是针对用针而言的,可以作为用药的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朱思宇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㧾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
    陶冶斋阅读 399评论 0 1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4评论 0 33
  • 谨和五味·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养生需要的物质,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是自然存在不是实验室里的存在。因应自然,“生气通天...
    琴诗书画阅读 707评论 0 0
  •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
    朝圣lllll阅读 925评论 1 4
  •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
    张晓熹老师阅读 1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