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读书笔记
读书内容:《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著)
在伊丽莎白的那段青春中,闯入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劣迹斑斑的威克姆,另一个是受人尊敬的达西。然而,纵然是伊丽莎白这般聪慧脱俗的女子,对这样两个迥然不同的男人也曾经狠狠地看走了眼。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是他们不能在额头上印上“好”、“坏”的印记,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给伊丽莎白留下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同。就像伊丽莎白后来自己总结的那样,“我起初认识他们两个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得意,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在对待他俩的问题上,我抱着偏见和无知,完全丧失了理智。”
我们常说:“先入为主。”人与人之间,第一印象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决定着两个人的关系。尤其在一些自认为慧眼独具、阅人无数的“聪明”人眼里,尤其是盲目依赖自己的第一眼感官。
但外在的眼睛是会骗人的,就算是内心那眼,也难保不受到一些迷惑和障眼法。比如,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人,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虚荣的。一个陌生人,当他对你堆满笑脸,对你好言相向,你很难硬起心肠去莫名讨厌对方,正如老话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反之,当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接触就不给你留余地,留面子,直端端地指出你各种问题,这样的人,你就算面上不说,心里也难免嘀咕,傲慢啊,目空一切啊,情商低什么的。而偏见,往往也就在这一时候就已经在你心中扎根了。
突然很佩服孔子,在那么多千年以前,就提出了有一种掩饰叫“巧言令色”。这是需要多大的智慧,才能跳出人情虚荣的圈子,揭示出来的人性啊。反之,诤臣难为,直臣难当。所以,当我们从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口里听到一些不那么爱听的话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从虚荣的定式中拔出身来,理性地去审度这些话,去判别说话的人,切不可因言废人。同样,当你听到一些赞美的话,也暂时不要飘飘然,多想想对方说这种话,是有凭据的称赞,还是仅仅处于礼节或另有目的而发出的“飘扬”。赞,须有据。
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对于伊丽莎白的家人,是不加掩饰地有很不好的感觉。的确,伊丽莎白的妈妈是一个一心钻在钱眼里的妇人,只想着怎么把女儿嫁入豪门,而丝毫不关心关于婚姻的其他因素,两个妹妹也继承了母亲的浅薄,只顾着花枝招展地卖弄。他们这些品行让达西先生很是不满,以致于努力克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喜爱,更是努力制造障碍,拆散好友宾利先生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的美好感情。
当他的这些顾虑不加掩饰地被写成书信让伊丽莎白看到后,伊丽莎白不得不沮丧地承认,“亲人行为失检会给她们姐妹俩的声誉带来多大损害”。
今天下午去参观了监狱。我们是没机会犯错误的人,所谓的警示教育也不过是走马观花。更何况顶着四十多度的烈日,很是不情愿。不过最后在看表演的时候还是被触动了一下,并非为了那些服刑人员,如他们所说,他们是咎由自取,但他们的家人却因他们的咎而受到惩罚。他们的父母,或许可以说“养不教父之过”;他们的爱人,可以说没有及时发现苗头加以劝阻,有的甚至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家人,与服刑人员共同承担责难尚可理解,但最无辜的,却是孩子。在最需要父母指引的成长路上,他们缺失了最重要的那个人;在最需要同龄人友情的童年时代,他们得到的是避之不及的疏远和白眼;在最需要榜样和标杆的追梦途中,他们肩上扛着的,却是足以压垮一座山的负面能量……
亲人行为失检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多大损害?答案是:不可估量的。用多少个亿都买不回来。
再推而广之,今天听说某直属学校与学生签约后悍然反悔,还有的招办主任语出惊人,我想,一个人的言行失检损害的是一个学校的声誉;网上爆料,某城市无良奸商卖出天价菜品,我想,一个商家的言行失检损害的是一个城市的声誉;外媒报道,在一些世界遗址上出现了“XX到此一游”的字样,我想,一个游客的言行失检损害的是一个国家的声誉。
声誉这种东西是最娇气的,积来如编丝,毁去如山倒。
时刻记着,我们的言行一旦失检,受损害的不仅仅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