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东野圭吾产生印象是在鲁豫采访孟非的一期节目中,站在永丰诗社的书架前,鲁豫提到了这个日本名字。因少时读书的心性不复,近年看过且欣赏的闲书寥寥无几,遂未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易尝试。前日朋友圈中有人提及在此君身上没少花钱,好奇心使然,搜出免费自然也错别字横生的《虚无的十字架》电子书用睡前时间看完,叙事风格与脑中日本人节制礼貌事无巨细的刻板印象并无二致,尝试通过小说情节脱离作者进行推理,结果发现作者深陷刻画罪与罚的快意,忽视了为线索人物性格及其行为的必然性埋下伏笔,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结局的出人意料。尤其是少年杀婴的情节,让人像是吞了只苍蝇,生怕晚上召来恶梦。在无知和无奈状态下产生的罪恶会让俯视的人感觉悲怆和无力(前提是俯视而非旁观)。看来烧脑推理果真不适宜作为睡前阅读。
因为不死心,昨晚放下一堆事,偷懒看了《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和《放学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窃以为《白夜行》才不负此君盛名,亚马逊上长期热销的《解忧杂货铺》反而没有看。每个高产的作者都有一或两部颠峰之作,符合客观规律。但越简短的故事越考验功力,要么直指人心要么意犹未尽,如果做不到,那起码让情节叙事服从质量,把故事讲好,结局是不是一定要让人大跌眼镜其实也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