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惯性定律的构建(一)
宇宙惯性定律,也称之为刘正兰宇宙第一定律,是刍狗构建宇宙统一学的重要基石,也必将是未来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万事万物,认识宇宙奥秘的最重要理论依据。
首先,刍狗来说一下刘正兰宇宙第一定律产生的原因,虽然关于惯性这个概念,最早产生在牛顿经典物理学中,但是关于惯性现象,人类很早以前就已经模糊认识到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自然是什么呢?
自然通常指的是宇宙中不受人类直接影响或控制的部分,包括地球上的生物、地理、气候等现象和实体。
在哲学领域,自然经常与“文化”相对立,用来描述那些未经人为改造或干预的状态和过程。自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存在方式,它遵循自身的规律和法则。
在古希腊哲学中,自然(Physis)被视为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而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道家思想里,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圣人认为,一切万法皆是源于自然,那么自然究竟是什么呢?
刍狗对自然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就是,所谓的自然就是宇宙,乃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是不被干扰的,顺应自身惯性趋势方向存在和变化的一切内容。简单的说,自然就是习惯,就是万事万物的惯性。
例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为什么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其实就是植物生长的生命惯性特征提现。
例如,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动物生命活动现象的惯性特征提现。
例如,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人的本性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类自身存在的固有属性特征,也是一种物质惯性特征。
很多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或思想意识运行的规律,很多行为科学在研究人们生活行为习惯的规律,很多历史学在研究社会历史的存在和传统的规律,很多政治学在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规律,很多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很多民俗学在研究社会风俗习惯的特征……
所有这些社会规律,这些历史传统,这些民俗习性,这些风俗习惯等等都是一回事,都是物质或者事物的惯性特征提现。
之所以造成这种思想认识的割裂,变成彼此毫不相干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科学的特征造成的,西方科学的本质就是分科而学之,就是解剖分析,分门别类的切片研究,即把原先整体统一的事物不断进行解刨分析,分门别类,不断细化分支机构,不但割裂了事物整体统一性,更割裂了人类思想认识,割裂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