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汤云谷序》中,汤云谷先生和阳明先生一样,饱读诗书,却都被权奸所挤迫,人生起伏跌宕。
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以前,那时汤云谷也是自认为学了很多学问,有相当的道行。但是,阳明先生见他眉宇间没有亮色,便断定他心中必定有迷雾。阳明先生这样讲,汤云谷先生当然有一些不服气,说“只看到我的外表,而我相信道在我自己心里。”
这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俩人再次见面,汤云谷先生说:“我已经发白面皱,可能离道是越来越远了。”
但是阳明先生却说:“你已经‘几于道’了!”就是离道很近了。“我看的不止是你的外表,听你的言语,看你的居室,以及还在看你所看到的事情,这些都证明了这一点。”
“古之有道之士,外槁而中泽,处隘而心广。累释而无所挠其精,机忘而无所忤于俗。是故其色愉愉,其居于于,其所遭若清风之披物,而莫知其所从往也。”
一个有道之人,外形枯槁,却内心润泽,身处狭隘之处,却心地宽广,处事没有机巧之心,和光同尘,随遇而安。他的神情是那样的喜悦,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怡然自得,让人如沐春风。
“机忘则心纯而一”
机,即“日理万机”的“机”,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
还代表了机巧的意思,就是说城府较深,心机很重,或者是老谋深算。所谓“机忘”,就是要忘掉这些巧心,回归原本的淳朴和挚诚。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这是机忘则心纯而一的较高境界。
通过《寿汤云谷序》本篇的学习,更加羡慕圣贤的那种状态!
一是,忙,只忙在手脚上,闲在心中。看似忙碌碌的外在,背后一定是闲的本质。一颗气定神闲的心,才能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处理得更好。这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是我们该有的从内向往投射的气质。
二是,心中有道德之志,功名富贵才不累其心,才能让我们看清道路,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让我们不陷于骄奢。
三是,一个真正有道之人,一定是无声无嗅,而又无处不在的,能够真正地正面影响身边人们,化育他们的心,使大家处在一种互相信任、很团结的氛围之中,进而积极向上。这就是做一个正能量,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