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张西影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一种文字记录,也记不起当初使用文字的目的,朦朦胧胧、稀里糊涂坚持了几十年。写下多少万字,已无法计算了。
过去的纸张记录留下寥寥无几,随作随逝。偶尔翻阅几篇都觉得稚嫩无奇,更不敢拿出来示人。只是最近几年才有所保留自己文字痕迹的意识——网络电子版。
以前动笔文字,多为专业技术论文和术语记录。能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能在个人业务中铸金,能给自己标贴耀人的光环,能把自己推向成为业内行手的资本。
现在写文字有所不同,其内容很杂很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历史人物,文化百科,即随笔随性,又随人随情,无所不包。习惯写什么,喜欢写什么,就去写什么。看文章体裁,散文、简诗、戏词、歌曲、典故、杂文,札记等等,无所不括。关于我擅长写什么,真的不清楚,说白了我什么都不擅长。于是乎,人不谓我我自谓,博哉!有时候,我连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都不够明白和懂得。
说起文字,或者说文章(比较高雅),对我来说,可算是个门外汉。以前使用语言不懂推敲,不讲究格式排序,不修饰简洁内容,只为随心所欲,胡言乱语,不怕人笑,不吝自嘲。
虽然写了很多的文字,但却从未以文获益。再说,搞文字这碗饭也不是好吃的,其实也没有必要就因为喜欢写,就让自己的生命里只有文字。
我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和文字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一个好的写手不一定就要靠写文字来吃饭,靠文字吃饭的人也不一定就懂什么是文字。我是个半商、半民、半工的人,但却从未因工作忙碌而影响到我每天自以为是的文字写作,只不过没有了剩余的时间。不间断地时而文字,让我不亦乐乎!
一篇好的文字一定是出自于作者内心的,他故事的感悟得之于灵魂,这是作者心血和灵感的共鸣。所以人们常常用“呕心沥血”一词来评论作者的付出,却没人说起哪个作者靠文字吃饭而出卖灵魂。
如今翻开书坛大作,多为鸡汤干货,码垒着无聊的文字,送给那些无聊的人。根本也看不到能有几个用心人的大作品。虽然市场上的新书琳琅满目,但却难以让人找到一个适合大众知识的阅读。
我喜欢古文,喜欢读那些死去的人的作品。他们能把精品流传千古,绝非为一时图财而作,也许是一时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人生低谷,身困绝境,或许是仕途得志,人生得意,光彩照人,但他们都有“迎着晨光实干,不面对晚霞幻想”的实质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去效仿。所以,我真的佩服古人写作的源动力。
在我心血来潮的时候,可以写一首没有主题的烂诗,随手而为,既淘情冶性,又可散散冒充文人的酸臭。然而,仔细翻看曹雪芹的红楼,这个人类文学鸿篇巨作,披阅数载,不知当时作者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很多朋友问我,你每天发表文字有稿费吗?这里我想告诉你,我与文字结缘,与钱财没有一点关系,你的问话很单一,我只有无言以对。
确切地说,我输出的文字没有铜臭,也一样没有太浓的酸臭。我喜欢一帮和我一样无聊的笔友,因为我们都有着无聊的文字,所以臭味相投,才去写作,才相互关注,才互勉学习,以便让自己无聊的生活变得更加无聊。也就是在这种无聊中寻觅一种适合自己的消遣,无聊的写作也是一种享受。
我无聊,我享受!
我无聊着我的无聊,我享受着我的享受!
我无聊的写着无聊的文字,我享受着文字带给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