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呈现出它的魅力,它有一份惊人的蓬勃和勇敢。这样的季节,出去走走是非常惬意的,当然抽空读读书也是不错的。
最近又在读吴老的《一盏一盏的灯》,吴老在序言中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看到这里我心底涌起一层层愉悦幸福的涟漪,温馨的童年往事再次清晰地重现。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一所所谓的中心完小度过的。那个年代资讯根本不发达,书包里装的书除了几本课本,没有其他书。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操着一口土话上了年纪的老师。几个年纪轻的老师也有样学样,随波逐流。我们这帮农村娃娃也跟着慢慢适应,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每天无忧无虑就知道疯玩、傻乐。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年级一年年升高。到了四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学那天,同学海燕跟我们说,她高中毕业的小姑要来学校教学前班。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无动于衷,一听而过,谁也没在意。大家继续听着老师用土话上的课,课后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没有额外课业负担。放学回家除了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之后就是和小伙伴无忧无虑地玩耍,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直到有一天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我神差鬼使般地来到了在学校最北边的学前班。我脚刚站住,就听到了从教室里飘出一阵阵跟我们平时不一样的读书声。那温柔、清丽、悠扬的声音当时在我听来犹如天籁,一下就把我紧紧吸引得挪不开步了。事后我就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告诉了海燕和其他几位同学。海燕告诉我们,她小姑是用普通话在为学前班的娃儿上课。她当时说这话时的自豪与骄傲的表情到现在都清晰可见。
从那时起我们有事没事就到学前班去玩,玩的目的就是听海燕姑姑用普通话给学前班的娃儿上课或者跟我们交谈,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去的次数多了,我们就跟海燕的小姑越来越亲近了。后来有次我发现,学前班水泥做的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也许受早些年外婆为我们讲小人书打开了阅读之门的影响,我对书产生的好感由来已久。于是悄悄地打开了那本有些陈旧,但又有一股淡淡清香的书,如同第一次听到海燕小姑说普通那样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什么时候看完的,回到教室是否受到老师的盘问与训斥我压根不记得了,书里面的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淡忘了。但我记得当我看完那本小人书正准备回教室的时候,海燕的姑姑笑吟吟地看着我说:“书,好看吗?喜欢看书的话我家里还有一些书,以后带来给你看。爱看书的小孩最可爱漂亮了,可惜我们家的海燕从不稀罕我的书。〃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且老师还会为我带书,那感觉,那滋味没办法形容,反正就一个字,美!
就这样,在书的吸引下我去学前班的脚步更勤了,后来海燕和其他同学被我带动争相向海燕的姑姑借阅书籍了。
可惜粥少僧多,常常为了争夺一本书,同学之间闹矛盾甚至动起手来。再后来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他非常感动,为了满足我们阅读的欲求到处奔波为我们借书。每次看见校长骑车从学校对面斜坡下来的时候,我们都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望着他的车架后面是否挂着装了书的布袋。每次看到校长风风火火背后扬起那滚滚尘土,我们就好像看到了通往未来希望的路,往往校长的自行车还未停好,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围上去,帮他取下挂在自行车后面的布袋,生怕自己被落下看不到书。只要拿到书,就把校长置之度外,随便找个地方看书去了。
岁月飘逝,时至今日当初看过的那些书渐渐地淡忘了。但学前班的老师那张笑靥如花,明媚动人的脸庞,校长骑车的背影永远刻在了心底。岁月沧桑,当初的校长如今年逾古稀了,当初那明艳动人的老师早就为人母了,可心里一直记着他们。
感谢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点亮了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感谢他们用真诚和爱温暖着我们,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想尽办法丰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