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阿勒泰》回忆一些往事。
央视频道看了半集《我的阿勒泰》,瞬间被吸引。手机上搜索,看完了整部电视剧。
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今年新播的电视剧;原来只有短短八集;原来这部电视剧目前在网络上很火很火。
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就像读一篇散文故事。故事的情节显得不那么重要,引人入胜的是镜头里的优美风景,还有那里的人们,那种自然随意放松的生活状态。
困了就草地上睡一觉;帐篷漏水了就一个塑料袋子接一个塑料袋子;甚至睡觉也不挪个地方,被子上铺一张大的塑料纸。
饿了就吃点、渴了就喝点;钱多钱少,物质的匮乏与否,用具的简陋与高级,衣服的好坏,等等都变得次要。
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有用没用,简单地生活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前,我总向往那种安静祥和的小镇生活;现在忽然一下子觉得,在辽阔、旷达的草原、沙漠、森林地区,才是人生的归宿。
就像那一株山谷里自由生长的小草,林间散步的小动物,树梢上跳跃的小鸟。
我想去新疆,我想去阿勒泰,我想去那里生活,直到老死……
新疆那么美,新疆那么大,新疆人还需要出疆去旅游吗?
做啥子嘛~~
这个电视剧一下子吸引我的真实原因,除了镜头里美丽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里面的女主角——李秀文,和我认识的一个新疆网友,很像很像,很像很像……
我的新疆网友,也姓李,也是汉人,也是疆二代。她的长相,也特别像剧本里的李秀文。
她是我的第一网友。
我已经记不清刚认识她的那一年,是一九九九年的冬季,还是2000年的冬季。
在我们海宁的一个网吧里,她是我QQ上的第一个好友。
她坦诚得令我惊讶。完全不设防,电话、姓名……
这难道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
她这个举动,对我影响深远。
很长一段时间,大众对于“网友”这个词,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点不信任以及颜色的。
但在我这里,“网友”只是结交方式不同。与同学、同事、同行、战友……等等认识结交成的朋友并无二致。
这,我以为我就是受了她当年的影响。
我与她虽然是“网友”,但从认识迄今,我们很少很少有在键盘上打字聊天的时候。
开始那些年,空了就打个电话;近些年,虽然有了微信,也仅仅是在微信通讯录里,连电话都不会打了。
但这好像也不影响我们彼此的友谊。
我曾经很熟悉她的生活状况,包括她那个叫“云彩”的,家里开超市的Hui族同学;那个叫“莎莎”的美女;还有那个塔城的神秘同学。
我与她,其实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但我与她,就是朋友,不需要专门在前面加一个“网”字。
人一辈子会认识很多人,但能成为朋友的,也是极少数。而一直能长久的成为朋友的,更是凤毛麟角。
盖因为人生的路途太漫长,期间的变数也实在太多。
两个人走着走着,就差距巨大。不是其中一个跟不上另一个步伐,就是俩人已经分别在了平行的空间。
总不能在每一次见面的时候,永远一遍又一遍地聊着那些说烂了的,曾经的往事。那只能说明现在的俩人已经没有共同交集与语言。
当回忆往事已经成为唯一的话题,其实也是彼此分道扬镳的那一刻。
但网络里认识的朋友,本就是来自不同的区域、圈层。隔离了一些世俗与现实的内容。或许更能走得远一些。
其实,这跟我目前微信里很多其他网友一样,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有兰州的,东北的,北京的,河北的,陕西的,河南的,湖南的,广西的,云南的……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浙江本省的。
我看完这本电视剧,本想告诉她,去看看这本电视剧吧,是说你们新疆的,新疆真的很美哎~~
但现在我觉得不需要了。
电视剧那么火,她肯定也知道。
2024/05/17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