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晚是元宵节!
我在北京,外面的炮竹声一直响着。
我在屋子里,怀念着我的家乡,我想念我的亲人。
往常十五的时候,白天家乡的人们会组织社火,每个村子组成一队,开着农用三轮车或者拖拉机,前面有人举着高高的木牌,上面写着村名。
车厢被搭建成一个小舞台,有涂着花脸的人们做各种杂耍的动作,在孩子的眼中是相当的好看。
热闹是自不必说的,车子经过的马路两侧都摆满了各种小摊,吃的用的举不胜举。
孩子们最爱的各类炮仗,鞭炮最便宜最实惠,买一串回来将鞭炮都分离开来,能让年幼时的我们玩几天。
街上站满了各个村子的人们,不管男的女的,大人小孩,都圆睁着双眼,看着一辆辆车子经过。
我们最喜欢的是高跷队,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将腿绑在长长的木杆子上,跟着车队在后面走过。
他们脸上带着各种胡里花哨的纸面具,朝着人群做着怪模怪样的表情,小孩和大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有围观的大人不时地指着经过的踩高跷者,告诉身边的孩子说那是谁谁。
在这样的日子里,一些大人也很放肆,宛若孩子般淘气,将点着的鞭炮往高跷队里扔,气得高跷队的人大骂。
孩子们也跟着起哄,高跷队的骂着骂着自己倒笑了。
高跷队之后一般是锣鼓队,大都是五六十岁的大叔大爷,一个个都穿着新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或许来的时候喝了点小酒,那锣鼓真是敲打的震天,小孩的心里都有对锣鼓的好奇,看他们敲打的起劲,自己也想去玩两下。
可总不能实现,还招开几句呵斥,“兔崽子,去玩你的鞭炮去,别在三大爷这捣乱。”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社火表演是七八年前,那时有个村子组织了几十辆摩托车,像阅兵似的,一排排的很是威风。
2
元宵节晚上母亲会准备一些苹果和梨子,再加一些核桃、杏仁、枣之类的干果,让我们可以美美地解一次馋。
当然元宵节晚上最令我们喜欢的还是能打着灯笼满村子的玩。都是几个小伙伴一块,一手拿鞭炮,一手挑灯笼。
沿着村子的路,从村头走到村尾,不时狼嚎几声,有还没出门的小伙伴们就急匆匆跑了出来。
大家都在村子公社大门口聚集,一个个互相攀比谁的灯笼漂亮。有被比下去的家伙,脑羞成怒,提着自己的灯笼就往得意的家伙的灯笼上撞。
很快两个灯笼就燃起,两个小家伙也互相抱着扭打起来。小伙伴在旁边起哄,说怪这个不对,又说那个家伙玩不起。
还有一些家伙点着鞭炮就往人多的地方扔,搞得一阵鸡飞狗跳。
我记忆中的关于元宵节就是这般快乐,简直是我们这些熊孩子的天堂。
那时电视在农村还不普及,很多大人也出来带着孩子玩。更有比我们大的少年们,他们在大路上燃起了篝火,对那时的我们有无穷的吸引力。
玩到了八九点,大人们便赶着孩子们回家。母亲在元宵节会准备饺子,用韭菜包的,虽然也仅有韭菜,但那种味道,我至今回味。
可惜到我们渐渐长大,这些风俗都慢慢消失了。人们更愿意在家里,坐在床上,看电视节目,看晚会。
很多年了,我再也见不到那种全村欢腾的盛况了。那些时光,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