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晰,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实验。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实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左右的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实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同时因为本课主要是面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灵活,容易举一反三,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在经过第一课时解决了字词问题、梳理了实验过程、并了解学习用顺序词复述实验过程以后,这一个课时,我带孩子们复习了实验过程,重在于解决课后第二个习题:理解、感受法布尔用词的准确性,并感受法布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由此,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板块教学。
一、回顾课文,自然过渡
首先是回顾课文,梳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同步使用麻吉星检测学生对第一课时的掌握程度。在这一环节节奏快,导致没有给学生时间回顾整篇课文。可调整为:先在麻吉星倒计时的情况下完成两个任务①快速默读课文;②梳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这一方式既有助于学生保持紧张快速复习课文,又能有目的地完成任务。
接下来是着重“辨”与“辩”的区分,教者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字形、字理区分,再范写提醒书写要点,随之学生练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活动是练写“辨”字,过程中伴以教者拍照,学生再对所拍摄图片的生字在一定的评价标准下进行打分。
在这一环节,仍是要注意落到实处,可调整为将评价标准客观细化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PPT上,同时特别留意在基础表格上留出一列给学生打分用,这有助于确定打分当下的想法且学生在发表打分感想时言之有物。
二、研读实验过程,品味语言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学由扶到放的规律。
首先,引导学生揣摩法布尔对实验过程描述之一:“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句话的写作方法。完成这一目标后,随之引导学生对“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进行辨析,发现相同之处,检测所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揣摩品味两句话中的:“好像”“大概”“左右”“几乎”,感受两句话在表达上的严谨客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授受方式主要是师生对话,引发思考。
接下来,引导学生在2~7自然段里继续发现并体会法布尔用词准确的句子,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因前面部分所花时间过多,为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我采取了“抢权”功能。很显然,小组内没有结论或是讨论结论较少,亦或不敢发言的孩子是不会主动抢权发言的,侧面导致这部分学生放松警惕,接下来甚至可能出现走神的情况,而大胆且有想法的孩子便会积极表现,这一做法便没有照顾到整个班级。由此,四人的小组合作可调整时间为3分30秒,引导学生自学1分30秒,然后组内成员各30秒轮流发表意见,即可设置3分30秒的总时间,小组合作结束后,教者再随机挑人,抽生回答问题,如连续出现部分小组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教者可再选择“抢权”功能,以保证课堂时间。
然后,基于本文与单元习作勾连大的出发点,我设置了一个联系单元习作,写法小结的环节。但纵向看本次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多次披文入情感受法布尔的用词之准确、写法之自然真实、求真务实之科学品格,由此可有的放矢删去该环节,把时间给到小组合作之时,师生的思维碰撞。因为学生在组内、师生对话中基本能确定相应的句子,但是却缺乏对法布尔实验过程描述中所使用“三刻钟”的理性认识和对“四公里路”的感性认识。如能换成这一方式授受,那针对“三刻钟”,教者便可引发学生思考何为“三刻钟”?为何法布尔不用“分钟”而用“刻钟”,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切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法布尔耐心细致的科学品格。
三、拓展延伸,训练语用
这一环节是课后巩固环节,一是学生完成法布尔的另一项实验的课后阅读练习,二是学生课后借阅《昆虫记》。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地方呈现得不尽人意,但是通过这次学习与锻炼,在江校长以及同科组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我也从中汲取了统编教材精读课文教学思路。
(一)充分认识精读课文教学的意义
精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用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教学资源,其文质兼美,承载的信息立体多维,处于课文的基础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和价值。
(二)把握精读课文的特点
我们在备课、上课时,要充分考虑语文要素的落实、阅读课一般内容的学习和本课个性化内容的学习;教学引导要符合学科性质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规律(在积极地语言实践中进行语言感知与建构)、语文教育的特点(熏陶感染、实践运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阅读教学的特点。
(三)认真解读教材
江校长反复强调,解读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要用心解读教材,从儿童视角审视学习内容、把握教材难易度,以纵向的视角结合语文要素恰当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起点;②要给足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③要恰当处理语文要素学习与阅读教学中其他学习内容的关系,例如教材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反复揣摩、品味、琢磨,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四)凸显文体特点
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引导,突出重点,将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方法在更多的自主阅读实践中运用;要凸显文体特点;要及时运用已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同时,王博士精准的点评和指导让我受益颇多。首先,对评价标准的维度要客观,教者要基于学情出发设置可操作性、客观的打分依据,;其次,教者对文本的解读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例如“二十只左右的蜜蜂”,为何作者要写“左右”是否和蜜蜂本身的飞行特点有关?这样的联系生活的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披文入情;再者,教者要逐渐摆脱依赖学生举手发言以延续课堂的习惯,要注重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全班学生,有机使用“抽人”“抢权”“学生举手发言”,保证全班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总而言之,统编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最后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教方法。我想我这节课上体现出来得太少太少了,对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精读课文的研究和麻吉星的科学使用,一直是我们的难题,这次授课及王博士、老师们的建议和指导也给了我更明确的方向与动力。我将继续以这些策略为准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去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课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