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在3年前的kindle unlimited会员期。当时我迫切的想学习各种知识,才发现我连怎么做笔记都不知道,所以又大量的阅读了很多和“笔记”这个词沾边的书。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标题里就有一个明确的可执行的记笔记动作。所以很快它就成为了我的方格笔记入门宝典。
还记得当时我2个小时翻完了它,然后除了“写笔记要用方格笔记本”、“写一行空一行”、和一个被强行植入的概念“空·雨·伞”外,什么都没记住。
但我好歹也是有收获的。当时看完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下单买了方格活页。
这个行动收益至今。
2
机缘巧合下,有人送了我一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的纸质版。
在那之前,还在微信上跟着一个老师学过怎么记笔记。那个课程的后期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读了一遍这本书。(然而当时我一脸懵,心里想这是我读过的那本吗?)
时隔三年,我重新翻开这本书,重新理了一遍书上的逻辑。才发现,其实当年我根本没有看懂。
这一次,我重新翻开它,打算一口气把它解决了。
3
我在有道云里专门开了个文件夹,记录我的阅读(每天一节)和总结。目前已经到第二章第四节了。(有兴趣可以点开蓝色字进入该文件夹)
该文件夹目前还在更新中。本书一共5章,大约还剩41节内容(约摸需要2个月更完)。文章的阅读并不艰涩,但内容有冗余的部分,大概日文作品大都如此。个人觉得理出逻辑线来,内容实用性还是很高的。
而且笔记是一个看起来很容易,实践起来却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出效果的技能。
作为一个3年前阅读过本书,又在三年里持续实践练习写好笔记。然后回头再看本书内容的手帐er,我觉得我的解读和理解一定能给你一定的启发。
4
总结一下我看的一章半,书从以下几个点展开论述了方格笔记法。
1)你遇到什么问题?
2)你的笔记是不是反应了你的症结所在?
3)为什么笔记应该用方格本?
4)为什么笔记该用三分法?
开篇,书上描绘了一个急急忙忙赶着去学各种技能,却总是没有上升。反而因为精力不足而导致这里出问题那里出问题的人物形象。
然后作者说,在急着去上思维升级课之前,在急着去学习各种技能培训课之前,先低头看一下自己的笔记:你的笔记是阻碍你的能力的,还是发挥你的才能的?
随后,作者给出了阻碍笔记的几大特点,和聪明人笔记的几大特点,让读者对号入座。
很容易就会发现,明明很努力,却怎么都无法提高自己的那类人。笔记通常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笔记是个人大脑的反应,大脑的思维方式不足,一定是反应在笔记上的。
于是作者说,与其火急火燎的去学习高大上的东西充实自己,不如先改变一下自己的记笔记方式吧。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5
讲完了笔记,作者说,其实要写好笔记是很简单。只要大家都用方格笔记本,就能天然变好。
为什么呢?因为方格本是自带“框架”的。
而人是生活在框架中的动物:
没有马路上的框架线,开车就会凌乱堵塞。
没有篮球板的框架线,没有球场上的区位线,投篮和比赛都会很难进行。
方格本上天然具有的方格线,能够辅助我们将我们的内容以框架的形式呈现在纸上。
从而帮助我们梳理思绪。整理要点。得出结论和行动纲领。
其中,方格本上全世界都风行的笔记方式就是“三分法”了。使用三分法的人,出成就的概率总是更高的。
比如:
案例一:日本第一学府东京大学录取生写的笔记。
案例二:康奈尔大学的笔记三分模板。
案例三:世界top1的顾问公司埃森哲的三分笔记。
案例四:世界top2的顾问公司麦肯锡的三分笔记。
它们的共通点是:
1用两条线把笔记划分出了不同区域。分别记录对应的内容。
2都重视“事实”、“观点”、“自己的想法”、“结论和行动”的记录。
3为了实现上述记录方法,笔记区域都有留白。
最后,作者告诉大家,其实笔记要写好并不难。首先用方格本,其次用三分法。一切场合下,一切内容都能适用。一旦用起来,随着思维整理能力的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生活驾驭能力也会提升。从而成就更好的人生!
总结:
如果你正处在“怎么努力都没用”的焦虑里。
不妨学着先从记笔记开始改变自己的大脑吧。
改变笔记很简单:用方格本、用三分法、持续练习。
未来一切皆可期待!